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在說明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科學表述能力
一、單元目標
1、知識和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現代科技對人
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和變化。提高閱讀現代科普文的能力、速讀和篩選課文信息的能力。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專題
2、過程和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把握語體特點,在加強語言積累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說明語言的表達方式,提高科學的表述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培養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力求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
二、單元說明
本單元以“科學”為主題編選了四篇各具特色的科普短文。即《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生物入侵者》。(還有一篇《你一定會聽見的》根據教學需要,已把它歸到第三單元,)這里不再說明。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
《大自然的語言》這是一篇生動、有趣、頗具散文色彩的說明文,同時他也是一篇極具條理的說明文。無論是生動形象、用語典雅地介紹物候現象,還是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地介紹與物候有關的知識,學生都能從中體會到說明文有條理說明事物的特點。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學家談家楨根據多篇相關文章改寫而成的。它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的科學知識,在此基礎上,對科學這把“雙刃劍”有一個初步的清醒認識,必須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從中我們還可體驗科學家在科學的道路上鍥而不舍、不斷攀登的精神,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說家。作者用科學研究中的兩則實例,有力地證明了“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的道理。這兩篇短文較為充分地體現了作者深廣的科學視野和敏銳的科學眼光。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學到科學知識,而且能從中學到作者多角度探索問題的思維方法。
《生物入侵者》的主題是生態環境問題,這一問題已越來越緊迫地提到我們面前。這篇課文向我們說明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記得有一海歸這樣評價我們的教育:“在中國,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的沒有問題,作為成功。而在美國,卻是將沒有問題的學生教的有問題,甚至連教師也難以回答,作為成功。”這種評價未免有點偏激,我不同意!但他的話卻值得我們深思。是的,這句話說的是兩種教育方式的對比,其核心是科學精神。的確,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擁有燦爛輝煌的文化,但科學呢?我們拿得出手的還是四大發明,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現代的社會是科學的社會,而我們卻缺失科學,更可怕的是我們缺失科學的精神,一種懷疑的精神,一種求真的精神,一種創新的精神!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我們必須弘揚這種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