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柳
[唐]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提示:曾經追逐東風,猶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原中游玩。怎么會到深秋的季節,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詩歌從盛春到暮秋,寫柳的季節變化,反映隨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植物的影響,這便是物候知識。
奇妙的克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2.過程和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培養收集資料、篩選資料、利用資料的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創新
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設計之一
一.激趣導入
播放電影《克隆人的進攻》的片斷,引出課題《奇妙的克隆》
二.探究“什么是克隆”
1.展示有關克隆的資料,學生暢談克隆
2.什么是克?
自讀課文第一部分,一句話說克隆
3.研討說明方法
教師補充: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事物特征服務的。作者介紹克隆是什么時用了舉例子、下定義、作詮釋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克隆這一前沿科學領域,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陌生很難懂的,作者通過列舉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細致的解釋,最后用簡潔、準確、概括的語言給它下個定義,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來,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4.想象訓練:“假如我會克隆”
三.追溯“克隆的科研成果”
1.分組自學課文二三部分,要求
① 將文中內容整理一份“克隆技術大事記”
② 質疑探究:討論說明的順序
這部分作者為什么不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說明呢?文中的順序安排有什么好處?(如果其他學生覺得比較困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并加以引導。文中一是從中國的克隆實驗寫到外國的克隆實驗,這樣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貢獻;二是按生物順序來安排的,是由低級到高級。這樣的順序符合人們認知的規律。另外,無性繁殖屬于低級繁殖,動、植物越進化、越高級,就越難進行無性繁殖。這一順序說明了克隆技術在不斷的發展。)
③ 克隆技術不斷的發展,與科研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下面請同學們搜索閱讀課文,找出最能表現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并加以點評。
四.辯論“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閱讀課文最后一部分,以“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俊睘檗q題展開辯論。
辯論要求:
① 觀點要鮮明,論據要充足
② 語言清晰、流暢,聲音要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