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把謎底揭開?
(忽有一學生站起)
生:我不同意。ㄓ悬c激動)任何一項技術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的,
我想克隆技術也不例外,如果是以克隆技術的發展為順序的,那跟以時
間為序該是統一的呀,如果說魚類的克隆比較容易的話,那六十年代的
兩棲類的克隆都成功了,怎么到1979年反而研究起簡單的魚類克隆啊,
這不有悖常理嗎?
我覺得這兒的說明順序有問題。ㄕ坡曧懫穑
師:先不管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問題呢?大家的這種求真的態度令人贊賞!
(又一學生舉手)
生:老師,我認為這兒的說明順序沒問題,他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的,也就是
按照克隆技術的發展來安排的,這不矛盾!
(課堂一陣哄動)
師:(興奮、急切)說說看,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意見!
生: 假如大家把第一段刪去看看,其實就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的,也就是按照克隆技術的發展來安排的!之所以先介紹1979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克隆魚,他就像記敘中的倒敘手法,況且文章登在《中學科技》雜志上,讀者絕大部分是中學生,是為了突出我國科學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果,達到激發閱讀興趣和自豪感的目的!何況以時間和事情的發展為序最容易接受!
師:(激動)你的答案很有創新,大大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你能結合記敘文的知識來解讀,太難得了!特別是你能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尤為可貴!太了不起了!
(學生鼓掌)
【點評:教師對創新答案的鼓勵性評價正是學生科學精神發展的原動力】
。。。。。
【案例分析】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的源泉藏在深處,你得去挖掘,才能發現它”。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只要挖掘興趣,激發源動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因此,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積極引導和鼓勵性評價正是學生科學精神發展的巨大的源動力。教師必須時刻注意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懷疑中燎原,在燎原的懷疑中求真,在求真的過程中創新。
在《奇妙的克隆》的教學片斷中,學生由填寫“克隆技術大事記”這一表格而生疑,提出“說明順序”的問題。探究后發現答案一:就是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哺乳類,按照生物進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在否定答案一的基礎上引出答案二:按克隆技術的難易程度由易到難安排順序,也就是以克隆技術的發展為順序的!并在質疑答案二的前提下發現答案三:其實就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的,也就是按照克隆技術的發展來安排的!看似簡單已有預設結論的問題在質疑、探究中得出一個創新性的結論!這就是科學的精神!
在這里且讓我們關注教師的教學評價:在學生質疑“說明順序”問題時,教師先肯定學生的發現“眼光敏銳,問題問得好”,這樣的評價看似簡單,實質是教師對學生敢于發現、敢于懷疑的態度的一種鼓勵;在學生得出了答案一、二時,其實也是教師的預設答案時,教師在繼續給予鼓勵的同時,不是簡單揭示答案,就此帶過,而是繼續追問引導:有沒有不同意見?誰能把謎底揭開?并用“先不管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問題呢?大家的這種求真的態度令人贊賞”!鼓勵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探究;當最后一位學生得出與教師預設答案大相徑庭的結論但言之成理時,教師評價:你的答案很有創新,大大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太了不起了。▽W生自動鼓掌)。我想:這答案不是教師預設的,但比預設答案更有意義。而比這更有意義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懷疑、求真的意識。我想:這不正是科學精神的雛形?而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引導和對懷疑、求真、創新意識的鼓勵性評價正是學生科學精神發展的催化劑、它是學生科學精神發展的真正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