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與挫折同行
以下資料供教師出題時參考。
①他早年喪父,家境貧困。15歲開始發憤讀書,遇到難題就多方求教,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他有一腔報國熱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但始終得不到重用。請問他是誰?(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②被漢武帝處以宮刑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寫出了一部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著作。請問這部歷史著作是什么?(《史記》)
③范仲淹在被貶到鄧州時曾寫了《岳陽樓記》,其中哪句話表達了他崇高的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④李時珍考舉人三次落榜后,放棄了科舉入仕的道路,立志從醫。他走遍長江、黃河流域,經過多年的努力,寫成了一部藥物學巨著。請說出這部著作的名字。(《本草綱目》)
⑤8歲上學,只受過三個月的正規教育;12歲起做過報童、小販、報務員等以自謀生計;21歲時發明了一臺選票記錄儀想推銷給國會,但未被采用;經過上千次的失敗終于發明了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他是誰?(愛迪生)
⑥牛頓出生前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歲時,母親由于改嫁而將其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在牛頓的全部科學貢獻中,力學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系統地總結了伽利略、開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兩大著名定律,請問是什么?(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⑦他兩次經商兩次失敗,十一次競選八次失敗,這就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的坎坷經歷。你知道他是誰嗎?(林肯)
⑧她一生遇到了許多不幸:小時候祖國波蘭被沙俄占領;10歲那年,媽媽和姐姐離開人世;和丈夫結婚后過著貧困的生活;38歲時,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去世。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第一次獲獎是因為發現了放射性元素“補”和“鐳”。請問她是誰。(居里夫人)
⑨一個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學思想家,他既不能說話,也幾乎不能動彈,表達思想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他那僅能活動的幾根手指操縱一個特制的鼠標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后通過電腦播放聲音與他人交流。其代表作《時間簡史》使他的名字為世人熟知。你知道他是誰嗎?(英國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
教師:同學們對偉人、名人的了解還真不少。除了老師剛才所提到的這些人和事,你還知道哪些偉人、名人遭遇挫折的故事?講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講故事。
教師: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無論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也無論是平凡人還是名人、偉人,都會遇到挫折。因此,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你同意這一觀點嗎?談談你的看法。
教師:從古至今,沒有哪一個人能不經歷挫折,偉人、名人也正是在不斷地認識挫折、戰勝挫折的過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因此人生難免遇到困難,遭受挫折,身處逆境。區別僅在于挫折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長久有短暫而已。
教師:那么,導致挫折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呢?
(2)導致挫折的原因。
教師請學生看漫畫,并將漫畫中主人翁的話補充完整。
教師將學生所說的原因寫在黑板上,通過對這些原因進行歸類,幫助學生理解導致挫折
的因素可以分為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
教師:從大家的發言中,不難看出,造成挫折的原因多種多樣。剛才同學們所談到的“題目太難”、“媽媽生病”等,是由于我們自身以外的原因,我們將它們概括為外在原因。而“沒有認真備考”、“考試時太緊張”等是我們自身的原因,我們將它們概括為內在原因。因此,導致挫折的原因分為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外在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而內在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