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教案2
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一單元(欣賞.評述)第一課設計思想:“欣賞.評述”這一單元教材,通過欣賞、感受、認識和評述不同畫家及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在信息交流語言方面的不同特點,認識美術在進行藝術表現或與他人進行藝術信息交流時的藝術語言。由此可以看出對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現方法、常用藝術語言的學習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對不同畫家的藝術表現特色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如何從藝術語言的角度欣賞、評述美術作品是教學的難點。我將欣賞.評述單元內容的學習安排了三課時:第一課主要學習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和表現方法。第二課結合繪畫藝術表現語言,了解主要畫派及其作品。第三課為綜合交流,欣賞、感受、交流,體會中外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下面就第一課的教學作如下的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視、聽、說的有機安排,讓學生充分感受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提高審美素養。
2.引導學生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了解繪畫造型的特點,培養初步的審美經驗。
3.培養學生從造型表現的角度對中外美術作品作簡單評述,獲得初步的鑒賞能力。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對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藝術表現手段的基礎知識的講解是教學重點。
2.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造型基礎知識評述自己喜歡的中外繪畫作品是教學難點。
三.電教設計
將所需的文字、概念、繪畫作品等通過電腦制作成圖、文、聲并茂的教學課件,大致為:
1.按教學過程的順序設計課件結構,包括板書、各類型美術作品圖片、主要概念、課上要交流討論的問題、作業等。
2.選取的美術圖片有:國畫作品任伯年的《荷花》、吳冠中的《春如線》、郭熙的《早春圖》、范寬的《溪山行履圖》、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八大山人的《蕉蟬圖》、以及、陳洪綬、齊白石、吳冠中等國畫名家的作品和黑繪陶作品。外國繪畫名作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巖間圣母》,倫勃朗的《自畫像》三幅、《浪子回頭》、《夜巡》、《呢商同業公會理事》,印象主義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持陽傘的女人》、《睡蓮》,后印象主義的畫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靜物》、《紅衣少年》、《向日葵》、《星空》、《郵差盧南》、《白馬》,“立體主義”代表人物畢加索的作品《小提琴》、《三個樂師》、《夢》等。
3.在圖片展示時按美術作品風格的特點,選取與之感覺最協調的幾段音樂作為賞析作品時的背景音樂。(主要選取了中國古典音樂、輕音樂、現代音樂等幾段曲風不同的音樂)
本課件可運用microsoft powerpoint、microsoft word、adobe photoshop 、macromedia 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教用具、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老師先以一則故事開端:
有關達芬奇歷經四年,精心創作不朽名作《蒙娜麗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