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
關于保持共產黨獨立性的問題。
首先,這是由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決定的。馬克思主義認為,在民主革命中,無產階級政黨同資產階級民主派結成暫時的革命聯盟,這是無產階級政黨應該掌握的策略問題;而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則是無產階級政黨應該堅持的原則問題。這就是說,國共合作,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完全必要的。但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務之后,還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還要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繼續奮斗。試問在國共合作期間,如果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和組織上,不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豈不是取消了共產黨的元首階級性質,豈不是取消了共產黨?
其次,國共合作,共產黨只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保持獨立性,才能保證自己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地位,才能保證民主革命取得徹底的勝利。
二、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1.國民黨“一大”召開(1924年初)
1924年廣州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到會的代表156人。共產黨李大釗、林祖涵、毛澤東、瞿秋白等,參加了大會的領導工作。大會主席團由5人組成,李大釗在其中,并發揮了主要作用。
2.新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出示《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各國代表大會宣言》節錄)“國民黨之主義:……(一)民族主義。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義: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國主義之侵略;二則中國境內各族一律平等……(二)民權主義。……若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凡賣國罔民以效忠于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三)民生主義。國民黨之民生主義,其最要之原則,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位;二曰節制資本。”)
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孫中山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將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孫中山什么時候提出了舊三民主義?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回憶不起來的同學可以翻翻課文。然后,大家比較一下,新舊三民主義的根本區別是什么?我找同學來回答。學生回答以后,教師總結:舊三民主義沒有從正面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問題,而新三民主義從正面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問題。新三民主義是跟“三大政策”相結合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革命靈魂和革命方法。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原則,同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的若干原則基本一致。所以。它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3.黃埔軍校的建立(1924年5月)
1924年,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了陸軍軍官學校,培養軍事干部。孫中山親自擔任黃埔軍校的總理,國民黨左派廖仲愷任軍校黨代表,蔣介石任校長。黃埔軍校開辦之初,死氣沉沉。后來,應廖仲愷等人邀請,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任軍校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經周恩來整頓,面貌煥然一新,為革命事業培養了一大批政治的、軍事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