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
作用:既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又增強了抵御遼和西夏進攻的能力,也減少了軍費開支。
2、保甲法
目的:改變宋朝步兵作戰的不利地位,提高官府飼養戰馬的質量和數量,少占糧田
作用:節省了政府開支,馬匹的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
3、將兵法
目的:改變軍隊兵將分離、組織渙散、訓練無素、戰斗力低下的狀況。
作用: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
4、設軍器監
目的:改變北宋武器生產和管理混亂的狀況
作用:武器生產產量增加了,質量改善了,戰斗力提高了。
5、精簡軍隊
目的:提高軍隊戰斗力,減少開支。
這些措施使北宋的國力得到增強,積弱局面有所改觀,使西北邊境得到鞏固和開發。
(三)取士之法 [為變法服務]
目的:為了給變法制造輿論,推動變法的順利發展,王安石在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的同時,還非常關注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
措施:1、改革科舉制度
目的:選拔有用人才,解決冗官問題;
內容:
作用:使考試制度更加完善,提高了官員的實踐能力。
2、整頓太學
目的:使學校成為變法的輿論工具;
內容:
作用:健全了學校的學科體系和管理機制,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
3、唯才是舉
目的:調整行政管理機構,為變法服務;
內容:
作用:打破了按資升遷的成規,許多低級官員和下層士大夫得到了發揮才干的機會
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1.任用王安石變法的北宋皇帝是
a.宋太祖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高宗
2.王安石認為國家貧困的癥結主要在于
a.開支過多 b.生產過少 c.官員太多 d.軍隊太弱
3.王安石變法與慶歷新政相比更側重于
a.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b.整頓吏治
c、加強中央集權 d.減輕農民的負擔
4.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內容是a.理財 b.整頓軍隊 c.富國強兵 d.科舉
5.王安石大力推行青苗法所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a.徭役繁重 b.高利貸盤剝
c.“冗兵”與“冗官” d.“積貧”與“積弱”
6.王安石變法中,既有利于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又使國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農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7.王安石變法中對科舉制度的改革不包括
a.廢除死記硬背的明經諸科 b.規定進士科不考詩賦
c.設明法科 d.首創武舉制度
8.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對派的強烈抨擊。王安石變法中觸及大地主、大貴族利益的有① 青苗法② 募役法③ 農田水利法④ 方田均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