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
(2)宋神宗對變法態度如何?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上述爭論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案:(1)文彥博反對變法;王安石主張變法。(2)宋神宗對變法持支持態度。根本目的是維護北宋的封建統治。(3)上述爭論說明變法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一開始就遭到守舊派的激烈反對。
13.概括說明王安石變法的歷史作用。
答案:王安石變法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積貧局面。有些變法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同時變法也使北宋的國力得到增強,積弱局面有所改觀。(結合教材舉出相應史實加以說明)
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銳的情況下,王安石大膽改革,促進了北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治軍事實力的壯大,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綜合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財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驕于內,制度不可為萬世法而日益叢雜,一切茍且,不異五代之時。
——歐陽修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習武圖
回答:
(1)材料一說明北宋中期面臨怎樣的社會狀況,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說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分析三則材料之間有何聯系。
答案:(1)北宋中期面臨積貧積弱的局面。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權措施(2)理財方面: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軍事方面: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3)材料一反映的社會危機引起了材料二、三王安石在理財、軍事方面的變法;而王安石變法又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北宋的社會危機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陳不接之際,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貨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貧者舉息于豪民,今之貧者舉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則青苗行矣。
材料二 (蘇軾說)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貧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
材料三 (王安石)臣以為,茍能抑制兼并,理財……不患無財。
——以上材料摘自鄧廣銘《王安石》
回答:
(1)據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變法中青苗法的實質。
(2)據材料二分析蘇軾站在什么立場上評論王安石變法。
(3)綜上所述,王安石和蘇軾的對立屬于什么矛盾?談談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答案:(1)抑制大地主、高利貸者,增加政府財政收入。(2)大地主、官僚立場上。(3)地主階級內部的矛盾,都屬于封建統治階級,都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王安石通過掏“兼并”,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鞏固了封建國家政權,有利于農民發展生產,也有利于封建國家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