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研究結果還證實:大腦兩半球的作用也存在類似特點,互相協調、互相補充。如,左半球支配說話、寫字,并在進行數學計算和抽象推理等方面起決定作用;而右半球在形象思維、認識空間、理解音樂和理解復雜關系方面的能力則優于左半球。二者優勢互補、共同開發,有助于人體的全面發展。
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神經調節的一些新的知識。前面大家還學習過動物體液調節的相關知識,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在動物體內是同時存在的,都是機體調節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二者這兩種調節作用共同協調相輔相成,一方面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都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的;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如甲狀腺激素就是大腦的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在上述這兩種調節作用中動物的各項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調節。
但是由于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體液調節主要是激素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而發揮調節作用的。因此,這兩種調節方式各有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比較一下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不同特點。
。ㄍ队罢故颈4-2。表中只給比較項目,具體內容采取先讓學生討論,然后教師提問的方式完成。)
小結:人和高等動物的神經系統結構復雜,調節功能也很多,既有各自的獨立性,更表現出高度的協調統一,神經系統的調節還與激素調節相互配合,使機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使生物體各項生命活動得以順暢有序地進行,以適應機體內部對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
教學目的
1.激素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a:知道)。
2.神經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a:知道)。
3.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a:知道)!
教學重點
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與動物行為產生的聯系。
教學難點
先天性行為(包括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與后天性行為(包括印隨、模仿、條件反射等)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用具
投影片:激素調節與行為的導讀思考題;先天性行為與后天性行為的遮覆式比較表格;草履蟲應激性實驗;育雛的母雞和小貓;大山雀偷飲牛奶;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鈴聲引起狗分泌唾液的示意圖。
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閱讀、歸納相結合。
講述與談話、觀察相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引言:前面我們學習的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是對動物個體的代謝活動、生長、發育、繁殖等的調節活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動物行為雖然是以動物個體為基礎,但很大程度上是表現為生理基礎在同種個體之間(種群內部)或不同種個體之間的復雜生命活動。因此生命調節的含義就更加豐富。范疇就更大了,F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初中學過的有關動物行為的知識。
提問:初中學過哪些動物的行為?
。ɑ卮穑郝浴#
提問:根據行為的來源,可將這些行為分為幾類?
(回答:兩類,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提問:這些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哪些系統的直接參與?
(回答: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講述:我們今天就重點學習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與動物行為的關系。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閱讀“激素調節與行為”這部分內容,并注意以下三個問題(出示投影片:“激素調節與行為”導讀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