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教案
例五:在1998年夏,我國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在這次防洪搶險中,涌現出不少英雄人物。如,吳良珠、李向群等,他們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譜寫了一曲曲舍己救人的動人事跡,解放軍戰士們的英雄壯舉再一次雄辯地證明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盡管自保是動物和人共有的屬性,但動物遇到危險時,只會本能地反抗或逃遁,如“狗急跳墻。”但人遇到危險時,卻能在理智和社會道義的支配下奮起自衛,必要時采取舍己救人的行動,對某些見危不救的人則給以道義上的譴責。
師:同學們在把握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①這是講人類的本質,不是講某個人的本質。
②這里不是講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等等,而是本質特征。
③明確人的本質屬性只是與動物相比較而說的。
④強調本質屬性不等于唯一屬性,人類還有其他屬性,如,自然性。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那么它和自然性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一句話: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請看下表:
(多媒體顯示)
表一:自然性
共同點 不同點
動物 人
不能離開自然界 消極適應 積極改造
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 在自然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
自
然
欲
求 食欲 僅僅是機體需要,其食物的內容和形式無關緊要 既要以食物充饑,又注重營養和美食,有益健康
性欲 繁衍后代的自然本能 通過婚姻、家庭形式,受理智等意識控制,受社會道德、法律等制約
求生欲 弱肉強食,生存競爭 團結互助,舍己救人
表二: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的關系
自然性 社會性
區別 層次不同 人較低層次的屬性 人所特有的、較高層次的屬性
產生條件不同 自然界的產物,由人的生理遺傳因素帶來 人類社會的產物,人在社會生活中形成
聯
系 都是人的屬性,都是客觀存在,二者統一于人之中
自然性是社會性賴以生存的基礎
社會性制約著自然性,自然性受人的意識指導
師:人的自然性是社會性的物質基礎,是人類得以生存延續的前提條件,是人的社會性的物質承擔者,是人的本質產生的生理基礎和物質載體,可以說沒有人的自然性就沒有人的社會性。但人的社會性制約著人的自然性,人一旦成為人之后,由一般動物那里帶來的自然屬性都打上了明顯的社會烙印,即使看來是純粹的生理活動也已“社會化”了。而且這種“社會化”的趨勢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越來越深刻,它甚至在逐漸地改變著人的生理機能和活動。
生甲:“吃”,動物吃的是天然食物,人吃的卻是自己勞動的產物;動物吃東西僅僅是為了維持生存,人除了這個最簡單的生理需要外還有許多社會意義,人們用請客吃飯來聯絡感情,用改善伙食來表示愉快,用某種飲食來調節某方面的功能以便適應工作的需要,用筷子刀叉品嘗色美味香的熟肉同用手指甲、牙齒去啃血淋淋的生肉或腐肉這是兩種不同的行為。
生乙:“睡”,人的睡眠是為了勞動、工作、學習,也是在勞動、工作、學習之后才睡眠;由于勞動、工作、學習的需要人們可以縮短、延長睡眠的時間,還可以對睡眠作不同的安排,上夜班的白天睡、習慣于午睡的取消午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