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舉例】海陸變遷,滄海變桑田(花果山);
西藏的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古生代時該山在當今南極,約650萬年前,印度大陸向北漂移,與歐、亞大陸相撞后,喜馬拉雅山才橫空出世,迅速上升。近50萬年以內,珠穆朗瑪峰上升了1600米,目前仍在上升,并以每年約6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
【舉例】地球起源與演變的過程
每過一年,大家都要長大一歲。一年,對我們大家來說是個比較長的時間,可是這在地球的歷史上,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據科學方法的測定,地球
已經存在46億年了。地球自形成以來可以劃分為五個“代”,從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還進一步劃分為若干“紀”(如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這是地球歷史時期的最粗略的劃分,稱之為“地質年代”,不同的地質年代有不同的特征。
太古代(距今24億年以前):地球表面已經形成原始的巖石圈、水圈和大氣圈。那時地殼很不穩定,火山活動頻繁,巖漿四處橫溢,海洋面積廣大,陸地上盡是禿山。這是鐵礦形成的重要時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開始產生。
元古代(距今24億年-6億年):地球上大部分仍被海洋掩蓋。到了晚期,地球出現了大片陸地,出現了海生藻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
古生代(距今6億年-2.5億年):海洋中出現了幾千種動物,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現了魚形動物,魚類大批繁殖起來。一種用鰭爬行的魚出現并登陸,成為陸上脊椎動物的祖先。兩棲類也出現了。北半球陸地上出現了蕨類植物,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來變成大片的油田。
中生代(距今2.5億年-0.7億年):歷時1.8億年。這是爬行動物的時代,恐龍曾經稱霸一時。也出現了原始的哺乳動物和鳥類。裸子植物取代蕨類植物。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動物,后來變成了許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還形成了許多金屬礦藏。
新生代:時間最短,距今只有7000萬年左右地球的面貌同今天的狀況基本相似。新生代被子植物大發展,各種食草、食肉的哺乳動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發展,最終導致人類的出現。古猿逐漸演化成現代人。一般認為,人類的出現,距今約有240萬年的歷史。
(2)運動的概念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全部科學證明: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生命有機界直到人類社會,都沒有絕對不動、不變的東西。
a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
在無限的宇宙中,總星系、星系、各個天體都不停地在天空遨游。太陽繞銀河系中心旋轉,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八大行星:冥王星因離太陽系太遠且體積太小,國際上已不把它作為太陽系的行星),同時又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轉。而且,宇宙天體、星系、太陽系和地球都不是永恒的,都有一個生成、發展和滅亡的歷史。
【舉例】行星的滅亡(隕石)
【舉例】太陽的內部正進行著由四個氫核聚變為一個氦核的熱合發應,由此產生的能量從中心輾轉經過很厚的氣體層傳到表面,穩定地向外散發出光和熱。這種情形已可以持續100億年,目前太陽已度過了它生命歷程的一半,大約再過50億年,太陽將變成紅巨星、脈動星、白矮星、黑矮星而結束其全部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