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舉例】地震海嘯、火山噴發
微觀粒子也處于永恒變化之中(化學),組成萬物的化學元素也有一個由輕元素向重元素演化的過程。
【舉例】光以30萬公里/秒的速度在真空中傳播;電子不停地圍繞原子核運動;
b生命有機界、人類社會
大量科學事實證明,生物有機界也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中。任何生物有機體,如果沒有新陳代謝、自我更新的運動,就會喪失生命。
人由類人猿演化而來,人和人類社會處在永恒的運動中,沒有永遠不變的形態。
【舉例】一個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知識能力經驗的不斷增加
(人老珠黃:女人30一塊疤,男人40一枝花)
【舉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密切聯系、不可分割
【名言】恩格斯――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一樣,是不可想象的。
旨在說明物質和運動不可分。
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物質離不開運動;
【舉例】沒有了太陽、地球的運動就沒有四季更替,日夜交替,沒有陽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就會死亡,人類社會就會滅亡。
人停止了呼吸,停止了血液循環,心臟停止跳動,新陳代謝停止,生命就終結。
【舉例】任何社會形態離開了生產運動都無法存在。(經濟、政治、文化)
(馬克思:一個民族如果一個星期不生產就會毀滅)
【舉例】刻舟求劍
【名人名言】赫拉克利特
認為作為世界本原的物質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處于永無止息的運動變化之中。他留下了許多至今為人們所傳誦的至理名言,如“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萬物皆變,無物常住”;“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一命題是他對事物永恒變化的形象描述。“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流向你的水永遠是不同的水,而第二次踏進河流的你也不是過去的你。”
【課堂探究】p3l(風幡之爭)
a能不能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運動?
b有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探究提示】a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和栽體,人腦才是“心”、概念或精神運動的載體。運動一定是物質的運動,而不是心動、概念或精神的運動。
b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b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運動離不開物質。
物質是一切變化的承擔者,是世界上一切發展過程的基礎。
【舉例】宏觀物體是機械運動的主體;分子是熱運動的主體;電子和光子是熱運動和光運動的主體;生命有機體是生物運動的主體;人們的生產方式是社會運動的主體;人腦是思維或精神運動的主體。
【舉例】離開了心臟何來跳動?離開了肺何來呼吸?離開了大腦何來思維?
【課堂探究】p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