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復習
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二者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形成的。
四 幾個怎么樣
1 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①承認、尊重自然物本身的客觀性、屬性及其規律,是正確對待自然的前提。
②.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利用必須根據各地的實際條件和自然規律
③發揮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與生態價值觀
④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系的,故對自然的開發利用不僅要看到有利后果也要看到不利后果,不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要看到長期后果,不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要看到整體后果
⑤全面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既要看到人類可以開發利用自然,又要看到過度的開發利用又會加劇人地關系
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利用自然
.⑦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和諧發展。
⑧正確處理各種人與人的利益關系以更好的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
2如何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在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基礎上,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不斷充實我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
3如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①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
②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實際調查研究。
③要從聯系的、變化發展的、具體的、全面的實際出發,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與歷史的統一。
④了解國情,立足國情(我國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⑤端正利益出發點,要從群眾的實際出發,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
⑥堅持從實際出發,就必須反對主觀主義。
4 如何按規律辦事?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
②把尊重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第一 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區分不同事物的不同規律和同一規律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表現。
第二 在運動變化中把握規律,按變化發展的規律辦事
第三 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提高對規律的認識
③按客觀規律辦事,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條件,制約或影響某些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
例17(1999全國,38) 材料一:建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整治江河,興修水利, 僅長江中下游就完成40億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 500余千米。據粗略統計,僅在去年洪災期間,這些設施就減少經濟損失7 200 億元。專家估計,水利投資與收益的比率約為 1∶10。
材料二:去年長江發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與1954年大體相當,但水位卻超過歷史最高值。出現這種情況與生態環境狀況直接相關。據統計,近30年間,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減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積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積減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材料三:國家重視環保工作,去年洪災過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在內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護森林資源,制止毀林開墾、亂占林地行為,并對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退耕還林”“退田還湖”等作出安排。
結合上述材料,說明怎樣才能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答案:按客觀規律辦事,就要尊重客觀規律。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但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會受到懲罰,治理江河、興修水利就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體現;而破壞生態環境,導致災情加重,則是違背客觀規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