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復習
②意識必須正確,這是前提。
③發揮意識能動作用必須以實踐為基本途徑(意識不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
④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必須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⑤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例13(全國,37) 辨析: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唯一力量。
答案:(1)知識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成為現實的力量。
(2)被人所掌握的知識,可以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力量。
(3)知識是重要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
(注:若從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問題,只要言之成理,也可;若答出“既需要科學精神,也需要人文精神”,亦可)
(四)一切從實際出發
1 主觀與客觀
⑴ 物質與意識的關系表現在人們的活動中就是客觀實際與主觀認識的關系
⑵意識以外的一切東西都是客觀的
⑶人的思想是主觀的東西
⑷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實際是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人們能否正確的認識改造世界從主觀因素講,關鍵在于能否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
2.是什么?
3為什么?
(l)理論依據: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2)現實意義:
①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
②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③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4 怎么樣?
①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
②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實際調查研究。
③要從聯系的、變化發展的、具體的、全面的實際出發,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與歷史的統一。
④了解國情,立足國情(我國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⑤端正利益出發點,要從群眾的實際出發,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
⑥堅持從實際出發,就必須反對主觀主義。
⑦尊重規律
5、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1)為什么要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物質決定意識,主觀要符合客觀,就應當做到。它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所謂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要符合當地(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的實際。(即堅持從客觀具體實際出發,這是堅持唯物論)
(3)所謂主觀與客觀歷史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要符合當時的實際(變化了的實際)。即堅持從變化發展著的實際出發,這是堅持辯證法)
(4)是主觀與客觀相統一,還是主觀和客觀相脫離.是正確路線與錯誤路線在認識上的根本區別。
例題14 XX年四川延考區卷第38題)材料一 表1 XX年1~12月36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價格變動情況
月 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成交價格(元/m2) 5029 4988 5163 5254 5381 5537
各月環比增幅(%) 0.01 -0.62 3.3 1.76 2.42 2.9
月 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成交價格(元/m2) 5609 5693 5790 5900 5959 5977
各月環比增幅(%) 1.3 1.5 1.7 1.9 1.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