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復習
c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 d主觀與客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例11 (1997全國,28,不定項) 看漫畫回答哲學問題。如將下面漫畫中影與物的關系比喻為思想與事實的關系,那么這幅漫畫可以表明
a.思想是對事實的反映 b.思想與事實總有些出入
c.事實對思想有決定作用 d.思想對事實有反作用
②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確定認識什么不認識什么 ,表現出認識主體的選擇性
2 意識的能動性
(1)首先表現在: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①原因:a被人的實踐活動所證明
b 實踐在發展,人的認識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c 事物性質的相對穩定性
②反對不可知論:否定了 否定了
③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不等于人們的意識都是一樣的。意識活動具有差別性
表現:最重要的差別是正確與錯誤的反映。其次即使都是正確的意識也有差別
原因:從主觀方面來看,由于人們的立場不同,世界觀、人生觀、思維方法不同,知識構成不同;從客觀方面來講,以及社會歷吏條件的制約,特別是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的制約,會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錯誤的思想意識
要求:只要我們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來觀察事物,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不斷充實我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我們就一定能夠在正確認識世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例12(09廣東39)(11分)休謨說:“除了對知覺而外,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沒有一個完善的觀念”,他認為“物質實體的存在與否是人們的經驗不能解決的”。
辨析:客觀事物在人的意識之外,是人無法認識的
立意:考查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辨別、分析的能力。
(1)休謨的觀點是不可知論的觀點。(2)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并能夠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3)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時,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意識還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4)通過人的感官,能夠認識客觀世界變化多端的現象,通過“思維的眼睛”,能夠揭示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世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5)綜上所述,題中的觀點是不恰當的。
(2)突出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①含義:
②表現:a 對自然界
b 對人類社會
c對人的行為,人體的生理活動
③具有雙重性: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3)如何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①要對意識的能動作用有正確的估計;既不夸大,也不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