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3.如何認識西方的政治體制
教師教學用書中說,“通過我國與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比較,進一步闡明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和優勢,使學生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絕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體制模式。這是教材對課程核心價值的把握”。這里自然引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認識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
當代資產階級國家的特點是,表面上不同于奴隸制和封建制國家采取公開的暴力形式,表面上也不是按公民財產數量決定其政治權利,而是在法律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普遍實行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資產階級國家的這一特點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反映。資本主義在經濟上要求自由競爭、等價交換,在政治上就要求民主和自由。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一特征和封建國家的專制制度比較起來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在反封建斗爭和解放生產力、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曾經起過進步作用。
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即西方政治體制的特征,一般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行代議制。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過普選產生的議員組成議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議會享有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由于代議制是資產階級民主的主要特征,所以資產階級民主也稱為代議制民主。第二,實行分權制。即實行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別由三個機關獨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第三,實行政黨制。就是通過議會選舉或總統選舉,由資產階級政黨輪流執政、聯合執政或單獨執政,以實現資產階級的統治。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表現為兩黨制、多黨制和一黨制三大類型。第四,實行法治。即實行以資產階級法律治理國家的原則。它是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為反對專制的封建統治而提出來的主張。幾百年來,西方國家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治理國家的法律制度。以法治國的基本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盡管這在實際上很難實現。這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要求在法律觀念上的反映。以法治國的本質要求是對國家權力和政府權力的運用必須依照明確的法律,而不能由掌權者隨心所欲地進行統治。也就是說,政府也要受法律的限制。
資本主義國家代議制民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歷了兩方面變化。一方面,為滿足社會現代化過程中公民參政意識日益增強的要求,作為公民權利表現形態的民主,諸如政治上的普選權和參政權,以及各種社會經濟權利都在進一步擴大,如進一步取消和降低了對選民的種族、性別、財產和教育程度的限制等。另一方面,為加強國家的政治統治和對社會經濟事務的干預,代議制政府內部權力關系發生了變化,表現為行政高度集權和空前擴權。這種代議制民主是資產階級實行專政最理想的政治組織形式。它沒有改變民主的資產階級性質,沒有也不可能給人民帶來真正的民主。⑤
4.關于國家主權問題
我們知道,人口、領土和主權是一個國家存在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幾個基本要素。主權,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獨立自主地處理其內外事務的最高權力。主權又分對內屬性和對外屬性兩方面,也稱對內主權和對外主權。主權的兩重性緊密相關、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