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綜上所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代議民主共和制政體。它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實現形式,直接關系到中國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政權的行使問題。它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一樣,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體制。
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和改善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這同樣是由我們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
黨的領導包括哪些內容呢?黨的xx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包括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
實現黨的領導,就要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科學規范黨委和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能。要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善于運用國家政權處理國家事務。黨關于國家事務的重要主張,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范圍內的,要作為建議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使之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就是說按照依法治國的方略,通過制度和法律貫徹黨的領導,又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與此同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對共產黨的執政績效進行評議監督,也通過對共產黨推薦的重要的干部行使人事任免權來體現一種監督。⒅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贊揚,把這種領導看做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根本保證。
對于我國來之不易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細心呵護。正如在首都各界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那樣:“這個制度健康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障,黨和國家的事業就順利發展,這個制度受到破壞,人民當家作主就無法保證,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⒆
專題五 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
本專題是專題一中“國際組織概覽”的拓展和延伸。專題一的第四框是對國際組織的概述,本專題則具體地介紹了幾個重要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世貿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和歐盟。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可以了解這些國際組織的建立、宗旨和原則、作用和影響;了解中國與這些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深刻認識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堅決維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場。
“第一框 聯合國:最具普遍性的國際組織”和“第二框 中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教學用書中指出了這一部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里,只想著重講講有關聯合國改革的問題。
世紀之交以來,聯合國改革成為世人關注的一大焦點。聯合國改革包括以安全理事會為重點的機構改革和發展、安全、人權三大領域的改革。所有這些改革中的爭論,都反映了國際社會不同力量對21世紀國際秩序的不同看法和訴求。
安理會改革的主要之點是有關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職權問題。
日本、印度、德國和巴西組成的“四國集團”急于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并企望與五個常任理事國一樣擁有否決權。它們的主張遭到大多數國家反對。美國一味強調安理會擴大的“大國”與“民主”的標準,一再表態特別支持日本“入常”,但許多國家批評日本在“四國集團”中是唯一支持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國家,認為日本“沒有理由成為常任理事國”。中國一方面傾向于在增加常任理事國問題上采取謹慎態度;另一方面,堅決反對片面強調實力大小與“貢獻”,主張兼顧道義與政治標準,包括候選國應對二戰歷史有正確認識,奉行獨立與公正的外交政策。中國表達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