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zhì)與核心 教案
2.條件
指制約事物存在和發(fā)展變化的諸因素。任何事物都處于普遍聯(lián)系之中,任何具體事物都是有條件的,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產(chǎn)生,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fā)展,又在一定條件下趨于滅亡。因此,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zhuǎn)移。事物的條件是具體的、多種多樣的。有主要條件和次要條件,有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有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等等。條件不同,對事物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條件是可以改變的,人們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造和創(chuàng)造條件,使不利條件變?yōu)橛欣麠l件,但這種改造和創(chuàng)造不是任意的,必須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前提。
(二) 相關(guān)資料選輯
1.國王畫像
據(jù)說,古代有一個國王,長的很丑,一只眼睛,一條腿還瘸。一天,他召來全國的畫家為他畫像。第一個畫家想,國王的權(quán)威至高無上,國王的尊嚴不可侵犯,于是,他把國王畫得非常漂亮,誰知國王看后大怒,說道:“善于弄虛作假、阿諛奉承的人必有野心,拉
198
出去斬首。”第二個畫家一看,便如實地給國王畫了一張像,呈現(xiàn)給國王,國王看后勃然大怒,說道:“丑化國王,冒犯天威,拉出去斬首。”畫家們個個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魂不附體,誰還敢給國王畫像呢?然而,這時人群中走出一個人,呈上一幅畫像。國王看后頓時精神煥發(fā),喜形于色,拍手叫絕,并賞金千兩。國王將畫像交給群臣觀賞,只見是一幅國王打獵的像,國王一條腿站在地上,一條腿登在一個樹墩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正在舉槍瞄準。百官看后都驚嘆不已。
2.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的故事說的是,宋朝嘉靖年間,有一個知名的裁縫,做的衣服非常合體,生意格外興隆。有一次,一個御史請他為自己做件進宮廷穿的朝服。裁縫給他量了尺寸后,便問御史:“請問御史老爺,你當官多少年了?”御史不高興地說:“要你做衣服,問我當官的年資干什么?”裁縫回答說:“我并非多嘴,因為一般老爺?shù)钠馐沁@樣的:少年中舉,剛上任時,意高氣盛,走起路來,往往是挺胸凸肚,衣服就應(yīng)當前后一樣長;如果當官久而將退職,則內(nèi)心抑郁不振,走路時不免身體前傾,做的衣服就需要前短后長。所以不問明老爺做官的年資,怎么能給您做出稱心合體的衣服呢?”
3.九方皋相馬
伯樂是古代相馬的人,但到了晚年,不能再到處奔波勞累,于是秦穆公就請他推薦一位善于相馬的人,接替他的工作,伯樂推薦了九方皋。
九方皋出去三個月,回來報告秦穆公說,在某地找到了一匹千里馬。秦穆公很高興,詳細地問馬是什么顏色、是公馬還是母馬等。九方皋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馬上派人隨同九方皋去牽馬。隨同的人一看,并不是黃色的母馬,而是黑色的公馬,于是飛快地報告秦穆公。秦穆公很失望,對伯樂說:“完了,九方皋連是公是母、是黃是黑都搞不清,怎么能認識千里馬呢?”伯樂說:“果然有這樣的事嗎?這正是九方皋比我高明的地方啊!像他這樣的人,只看馬的內(nèi)在精神,而不去注意馬的顏色和公母。他只看應(yīng)該看的,而不看那些不應(yīng)該看的。”伯樂的話音剛落,那匹馬被牽了過來,果然是一匹天下無雙的千里馬。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