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教案
(二)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內容目標:運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事物自身“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義,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解決問題抓住主要矛盾。
提示與建議:“禍福相倚”與“得失轉化”的有關事例,揭示了對立統一關系。用“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討論生活中的實例,并說明其普遍意義。“牽牛要牽牛鼻子”蘊含著抓主要矛盾的觀點。“對癥下藥”,“因地制宜”等蘊含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撰文:《矛盾論》讀后感。
二、本課教學內容分析
(一) 教學提綱
框題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1) 矛盾的定義及其基本屬性
(2) 矛盾的同一性
(3) 矛盾的斗爭性
(4) 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183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 矛盾普遍性的含義。
〇事事有矛盾。
〇時時有矛盾。
(2) 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3)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點。
〇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〇同一事物在它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矛盾。
〇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各有其特點。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〇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〇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框題二: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1.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
(3)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
(2)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認識事物的基礎。
(3)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二) 結構分析及探究活動設計意圖
1.本課的邏輯結構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也是永恒發展的。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否承認矛盾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所在。
根據課程標準,第九課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其內容設計為兩個框。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這一框設計了兩個目。
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矛盾的定義——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這一目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