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教案
185
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也是相當豐富的。第二個問題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治、勇、強中包含著亂、怯、弱的因素,在福、榮中包含著禍、辱,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亡地、死地本來都是不利條件,如果指揮得當反而可以得到勝利。因此,學習了辯證法思想對于我們處理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這一探究活動的內容只需要學生理解即可。
第三個探究活動是關于貓和老鼠在相互斗爭中共同生存下來的故事。側重講動物之間是通過不斷地斗爭而取得和諧與統一。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知道的其他事例。
第四個探究活動取自《國語.鄭語》和《論語、子路》。史伯所說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說明不同的事物結合生成萬物,強調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統一體。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謂君子雖然觀點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說君子是保留了差異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爭其利,貌和心不和,所以說小人之間的交往其實是不和的。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有差別才會有統一,重在強調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就沒有事物的存在和發展。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這一目設計了四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以莊稼生長、工廠生產和消費、人的生活和生命為例,說明矛盾的普遍性。要求學生了解,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著矛盾,每一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由于事物矛盾運動的結果。可以讓學生舉出身邊的事例,從中分析說明矛盾的普遍性。
第二個探究活動以家庭矛盾為例,說明家家的矛盾都不盡相同,都有其特殊性。這一探究活動要求學生自己分析和討論,并從中深刻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第三個探究活動引用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所說的兩句話:“天地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和“天地間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要求學生體會這兩句話的含義,并從中得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辯證關系的思想。教師可以結合書上的漫畫予以講解,幫助學生理解。
第四個探究活動是用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一定范圍內的轉化,來說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相互轉化的道理。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在社會制度上的體現。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這方面的事例。
第二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這一框中設計了兩個目。
第一目,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這一目中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第一個探究活動講的是在遼沈戰役中,毛澤東全面分析敵我雙方存在的矛盾,作出了先攻打錦州的項明決策,一舉奪得了沈戰役的重大勝利。這是運用矛盾分析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典范。這個探究活動要求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分析自己在面對復雜事物時是如何運用矛盾分析法的。
第二個探究活動是一首詩,旨在告訴學生,天底下沒有完美的事情,即使是光芒萬丈的太陽里也有黑點,對于人來說,更是如此。第一問要求學生直接回答,第二問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要求學生學會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自己,正確處理和他人的關系,要想到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不足,學會取人之長,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