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 白 質(精選17篇)
蛋 白 質 篇1
蛋 白 質教學目的1.掌握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了解蛋白質的用途,并初步了解酶的特性及其用途。2.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思維能力。3.讓學生初步了解蛋白質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學過程一、蛋白質師;蛋白質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是組成細胞的基礎物質。請列舉生物體內哪些器官含蛋白質較多?生:動物的肌肉、皮膚、血液、乳汁、毛發、蹄、角等含蛋白質較多。生:植物的各種器官,尤其是種子含蛋白質最多(例如麥粒中含18%)。師:由此可見,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方式。這種跟生命現象密切相關的蛋白質,它的組成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通過實驗分析。【實驗】 1.分別抽取兩根棉布條和毛料纖維,放在火焰上灼燒、聞味。師:由上述實驗現象能得出哪些結論?(經議論后回答。)生:根據可燃且有焦臭味,說明棉布和毛料除含有碳、氫、氧元素外,還含有其它元素。師:蛋白質里含有氮元素,還普遍含有硫元素。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很大,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分子量可達幾萬、幾十萬乃至上千萬。例如,核蛋白的分子量就超過兩千萬。我們在生物課上已經知道,如此龐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是由基本結構單元構成的,即氨基酸。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α一氨基酸。請列舉生物課中已熟悉的幾種簡單的氨基酸。〔評注: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生物學知識,不僅簡捷自然,也有利于化學學科與其它相關學科的聯系,開闊學生視野。〕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通過投影介紹幾種重要的α-氨基酸,并對α-碳原子加以說明。)師:請根據氨基酸分子的結構特點推論它的主要化學性質。生: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一nh2),又有羧基(-cooh),因此它既能跟酸反應,又能跟堿反應,具有兩性。師;現在從動植物體內蛋白質水解產物中分離出來的氨基酸有幾百種。但是,構成主要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20多種。【練習】請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指出生成物是什么,并標出肽鍵。這個反應跟學過的哪類反應類似?這個反應跟酯化反應類似。兩個氨基酸脫去1分子水,縮合成二肽。n個氨基酸脫去n-1個水分子,縮會成多肽。師;2o多種氨基酸跟蛋白質的關系,好像字母跟單詞的關系,它們可以形成無數種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組成的氨基酸種類和排列順序各不相同,所以蛋白質的結構是很復雜的。研究蛋白質的合成和結構,從而進一步探索生命的本質,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1971年又合成豬胰島素,在人類揭開生命奧秘的偉大歷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蛋白質是α-氨基酸縮聚的產物。蛋白質分子中還存在殘留的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質也具有兩性。此外,蛋白質還有一些重要性質,我們一起通過下面的實驗來認識。【實驗】1.用聚集的小手電筒觀察雞蛋白溶液的丁達爾現象。【思考】蛋白質溶液屬于哪種分散系?為什么?2.鹽析(邊實驗、邊觀察。)【思考】(1)什么叫鹽析?它的特點是什么?(2)鹽析有哪些應用?(經實驗、閱讀后回答。)生:蛋白質在濃無機鹽溶液中因膠體凝聚而析出,叫做鹽析。鹽析是可逆的,表示如下: 師:采用多次鹽析法,可以分離和提純蛋白質。3.變性【思考】1.什么叫蛋白質變性?這個過程的特點是什么?除實驗涉及之外,還有哪些因素能引起蛋白質變性?2.蛋白質變性有哪些應用?(1)醫療上高溫消毒殺菌的原理是什么?(2)有人誤服重金屬鹽,如鉛鹽、銅鹽、汞鹽等,應該怎樣急救?(3)為什么注射針劑前要用衛生酒精對皮膚消毒?(4)為什么40%的甲醛溶液(俗稱福爾馬林)可用作制生物標本的常用藥劑?(經思考、議論后回答。)由蛋白質變性引起的蛋白質凝結是不可逆的。 師:蛋白質變性凝結后喪失可溶性,還失去生理活性。生:(1)醫療上高溫消毒殺菌,就是利用加熱使蛋白質凝固,從而使細菌死亡。(2)誤服重金屬鹽,可以服用大量牛乳、蛋清或豆漿,以吸收重金屬鹽解毒,免使人體蛋白質變性中毒。(3)用衛生酒精擦洗皮膚,能使皮膚表面附著的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凝固變性而死亡,達到消毒殺菌,避免感染的目的。(4)甲醛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使標本透明而不渾濁,說明甲醛溶液能長期保存標本,不影響展示效果。4.顏色反應【實驗】可從課本任選一二。師:蛋白質可以跟許多試劑發生顏色反應。這種反應能用于蛋白質的檢驗。蛋白質的應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自行歸納)。(1)重要的營養物質——生命的物質基礎(2)工業上的應用①紡織工業——蠶絲、羊毛②皮革工業——動物毛皮經鞣制后作原料③感光材料工業——動物膠(白明膠)是制感光材料的片基④塑料工業——制酪素塑料〔評注:在教學中應十分重視聯系實際,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化學知識。此處結合生活和生產知識得當,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進行了“學以致用”的教育。〕二、酶簡介【實驗】【投影】酶是有生物活性(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它有高效專一的催化活性。【練習】1.下式表示某蛋白質分子結構的一部分,用箭頭和(a)、(b)、(c)、(d)標出分子中不同的化學鍵。當蛋白質水解時,斷裂的鍵是( )。答案:(c)2.含有下列結構片斷的多肽,在胃里水解時不可能產生的氨基酸是( )。(c)h2n—ch2cooh (d) 答案:(d)【布置作業】a、b兩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都是c9h11o2n。(l)a是天然蛋白質的水解產物,經光譜測定顯示,分子中不存在甲基(—ch3)。(2)b是分子式為c9h12的芳香烴經硝化后的唯一產物(硝基連在芳環上)。①寫出a、b的結構簡式。②通過本題的分析討論,就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異構方面,你能作出什么推論?試列舉l~2個實例。(2)碳數相同而結構相似(或含一個苯環)的一元氨基酸和一元硝基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除本題a、b外,實例還有乙氨酸(ch2nh2——cooh)和硝基乙烷(ch3ch2no2)。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2h5o2n。丙氨酸(ch3chnh2——cooh)和硝基丙烷ch3ch2ch2no2或(ch3)2chno2,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3h7o2n。教學說明選學(課本中的小體字)部分,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處理。專家評注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使學生主動地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的關鍵陣地。本節課重視發揮課堂教學的效能,教學內容組織得比較系統和嚴密;重視聯系實際,并適當進行多種教與學的活動;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名師授課錄·高中化學》1997年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1]
教學教案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蛋 白 質 篇2
蛋 白 質
教學目的
1.掌握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了解蛋白質的用途,并初步了解酶的特性及其用途。
2.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初步了解蛋白質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過程
一、蛋白質
師;蛋白質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是組成細胞的基礎物質。請列舉生物體內哪些器官含蛋白質較多?
生:動物的肌肉、皮膚、血液、乳汁、毛發、蹄、角等含蛋白質較多。
生:植物的各種器官,尤其是種子含蛋白質最多(例如麥粒中含18%)。
師:由此可見,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方式。這種跟生命現象密切相關的蛋白質,它的組成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通過實驗分析。
【實驗】 1.分別抽取兩根棉布條和毛料纖維,放在火焰上灼燒、聞味。
師:由上述實驗現象能得出哪些結論?(經議論后回答。)
生:根據可燃且有焦臭味,說明棉布和毛料除含有碳、氫、氧元素外,還含有其它元素。
師:蛋白質里含有氮元素,還普遍含有硫元素。
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很大,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分子量可達幾萬、幾十萬乃至上千萬。例如,核蛋白的分子量就超過兩千萬。我們在生物課上已經知道,如此龐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是由基本結構單元構成的,即氨基酸。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α一氨基酸。請列舉生物課中已熟悉的幾種簡單的氨基酸。
〔評注: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生物學知識,不僅簡捷自然,也有利于化學學科與其它相關學科的聯系,開闊學生視野。〕
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
(通過投影介紹幾種重要的α-氨基酸,并對α-碳原子加以說明。)
師:請根據氨基酸分子的結構特點推論它的主要化學性質。
生: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一NH2),又有羧基(-COOH),因此它既能跟酸反應,又能跟堿反應,具有兩性。
師;現在從動植物體內蛋白質水解產物中分離出來的氨基酸有幾百種。但是,構成主要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20多種。
【練習】請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指出生成物是什么,并標出肽鍵。這個反應跟學過的哪類反應類似?
這個反應跟酯化反應類似。兩個氨基酸脫去1分子水,縮合成二肽。n個氨基酸脫去n-1個水分子,縮會成多肽。
師;2O多種氨基酸跟蛋白質的關系,好像字母跟單詞的關系,它們可以形成無數種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組成的氨基酸種類和排列順序各不相同,所以蛋白質的結構是很復雜的。研究蛋白質的合成和結構,從而進一步探索生命的本質,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1971年又合成豬胰島素,在人類揭開生命奧秘的偉大歷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蛋白質是α-氨基酸縮聚的產物。蛋白質分子中還存在殘留的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質也具有兩性。此外,蛋白質還有一些重要性質,我們一起通過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實驗】1.用聚集的小手電筒觀察雞蛋白溶液的丁達爾現象。
【思考】蛋白質溶液屬于哪種分散系?為什么?
2.鹽析(邊實驗、邊觀察。)
【思考】(1)什么叫鹽析?它的特點是什么?
(2)鹽析有哪些應用?
(經實驗、閱讀后回答。)
生:蛋白質在濃無機鹽溶液中因膠體凝聚而析出,叫做鹽析。
鹽析是可逆的,表示如下:
師:采用多次鹽析法,可以分離和提純蛋白質。
3.變性
【思考】1.什么叫蛋白質變性?這個過程的特點是什么?除實驗涉及之外,還有哪些因素能引起蛋白質變性?
2.蛋白質變性有哪些應用?
(1)醫療上高溫消毒殺菌的原理是什么?
(2)有人誤服重金屬鹽,如鉛鹽、銅鹽、汞鹽等,應該怎樣急救?
(3)為什么注射針劑前要用衛生酒精對皮膚消毒?
(4)為什么40%的甲醛溶液(俗稱福爾馬林)可用作制生物標本的常用藥劑?
(經思考、議論后回答。)
由蛋白質變性引起的蛋白質凝結是不可逆的。
師:蛋白質變性凝結后喪失可溶性,還失去生理活性。
生:(1)醫療上高溫消毒殺菌,就是利用加熱使蛋白質凝固,
從而使細菌死亡。
(2)誤服重金屬鹽,可以服用大量牛乳、蛋清或豆漿,以吸收重金屬鹽解毒,免使人體蛋白質變性中毒。
(3)用衛生酒精擦洗皮膚,能使皮膚表面附著的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凝固變性而死亡,達到消毒殺菌,避免感染的目的。
(4)甲醛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使標本透明而不渾濁,說明甲醛溶液能長期保存標本,不影響展示效果。
4.顏色反應
【實驗】可從課本任選一二。
師:蛋白質可以跟許多試劑發生顏色反應。這種反應能用于蛋白質的檢驗。
蛋白質的應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自行歸納)。
(1)重要的營養物質——生命的物質基礎
(2)工業上的應用
①紡織工業——蠶絲、羊毛
②皮革工業——動物毛皮經鞣制后作原料
③感光材料工業——動物膠(白明膠)是制感光材料的片基
④塑料工業——制酪素塑料
〔評注:在教學中應十分重視聯系實際,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化學知識。此處結合生活和生產知識得當,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進行了“學以致用”的教育。〕
二、酶簡介
【實驗】
【投影】酶是有生物活性(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它有高效專一的催化活性。
【練習】1.下式表示某蛋白質分子結構的一部分,用箭頭和(A)、(B)、(C)、(D)標出分子中不同的化學鍵。當蛋白質水解時,斷裂的鍵是( )。
答案:(C)
2.含有下列結構片斷的多肽,在胃里水解時不可能產生的氨基酸是( )。
(C)H2N—CH2COOH (D)
答案:(D)
【布置作業 】
A、B兩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都是C9H11O2N。
(l)A是天然蛋白質的水解產物,經光譜測定顯示,分子中不存在甲基(—CH3)。
(2)B是分子式為C9H12的芳香烴經硝化后的唯一產物(硝基連在芳環上)。
①寫出A、B的結構簡式。
②通過本題的分析討論,就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異構方面,你能作出什么推論?試列舉l~2個實例。
(2)碳數相同而結構相似(或含一個苯環)的一元氨基酸和一元硝基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除本題A、B外,實例還有乙氨酸(CH2NH2——COOH)和硝基乙烷(CH3CH2NO2)。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2H5O2N。丙氨酸(CH3CHNH2——COOH)和硝基丙烷CH3CH2CH2NO2或(CH3)2CHNO2,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3H7O2N。
教學說明
選學(課本中的小體字)部分,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處理。
專家評注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使學生主動地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的關鍵陣地。本節課重視發揮課堂教學的效能,教學內容組織得比較系統和嚴密;重視聯系實際,并適當進行多種教與學的活動;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名師授課錄·高中化學》1997年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1]
蛋 白 質 篇3
第三節 蛋白質和維生素教學要求:1.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知道蛋白質的組成元素;2.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知道蛋白質是分子結構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簡單實驗了解蛋白質的一些性質特征;3.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作用,知道人們熟知的幾種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作用、從哪些食物中可以攝入蛋白質的維生素能力目標:1.能夠通過實驗方法,掌握簡單鑒別化學纖維、毛發纖維2.能過通過實驗現象了解蛋白質變性,及其應用情感目標:1.能夠了解蛋白質、維生素的知識基礎上,懂得營養物質的重要性;2.激發學生對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熱情,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學重點及難點:1.蛋白質與氨基酸的關系; 2.蛋白質的性質; 3.蛋白質、維生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探究實驗:1.探究蛋白質的一些性質;2.鑒別棉布及羊毛材料知識整理:一、蛋白質1.蛋白質的存在:人體及動物的肌肉、血液、毛發和各種酶中,富含蛋白質的食品有肉、魚、牛奶、豆類及豆制品(如豆腐)、蝦、醬油等。2.蛋白質的作用: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成分之一,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礎物質。 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如果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會使人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發生貧血。3.蛋白質與氨基酸的關系: 蛋白質的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氫(h)、氧(o)、氮(n)等。 食物中的蛋白質在胃、腸中的酶及體內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腸吸收的氨基酸。氨基酸被人體吸收,再重新結合成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一部分蛋白質和氨基酸在體內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質。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松花蛋(皮蛋)表面的松花即谷氨酸鈉。4.蛋白質的一些性質:
加入試劑
水
飽和硫酸銨溶液
加熱
乙酸鉛溶液
濃硝酸取1支試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質滴入如右一些試劑,觀察現象。
呈半透明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黃色凝聚物
再繼續添加一定量水
——
呈半透明狀
無明顯變化
無明顯變化
無明顯變化
物理變化or化學變化
——
物理過程
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
結論:蛋白質在鹽溶液中,其溶解性變小,該過程又稱為鹽析,屬于物理變化。蛋白質在受熱或者遇到濃硝酸、重金屬鹽(如銅鹽、鉛鹽、鋇鹽、汞鹽)等化學物質后,會發生變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化學變化。除此之外,蛋白質遇到70%酒精溶液及甲醛等也會發生化學變化而變質。注意:人如果重金屬中毒后,應該立即食用雞蛋清或牛奶來解毒。在許多食品中,都容易霉變,注意,該類物品發生霉變后,能產生一種毒性較大的物質——黃曲霉素。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霉變的食品。實驗內容:鑒別棉線、羊毛線、化纖實驗方法:取樣,點燃后,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棉線燃燒后,沒有氣味,產生灰燼松脆。 羊毛線燃燒后,產生一股燒焦羽毛的氣味,產生的灰燼松脆; 化纖燃燒后,沒有氣味,燃燒剩余物產生熔球現象,較硬。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該方法進行簡單的鑒別。二、維生素1.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及制劑:蔬菜、水果、魚肝油、復合維生素含片等。2.維生素的作用:保證人的正常發育,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3.維生素的來源:人體所需的大部分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故不能偏食4.維生素的組成:維生素是分子組成和結構都較為復雜的有機物。5.認識某些維生素(1)溶解性:維生素a微溶于水,維生素d不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油脂,故其制劑都是油狀的。維生素b、c能溶于水。但加熱時均易受到破壞,vc在堿性情況下也容易受破壞。(2)某些維生素的作用及存在 維生素a:維持正常的視覺反應及骨骼發育,存在于魚肝油、肝臟、水果中等。 維生素c:又稱抗敗血酸。具有酸性及還原性。與血液凝固有密切關系,主要存在于水果中。維生素c具有酸性和還原性。故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的吸收而使骨質鈣化,維持正常的骨骼,存在于魚肝油、牛奶、
蛋 白 質 篇4
第二節 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說出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及基本組成單位(a)
2、說明氨基酸的種類(a)
3、簡述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的過程(a)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學習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學習難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方法指導】合作探究、自主歸納
【知識鏈接】回顧初中學過的有關蛋白質的相關知識。
【自主探究】
知識點一: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基本單位
【閱讀】p20第一、二段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a級1、蛋白質的含量、組成元素
蛋白質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除含 等元素外,大多數蛋白質還含有 。有的還有p、fe、zn、cu、b、mn、i等。
2、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無論蛋白質的分子質量多大,結構多復雜,但各種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 ,自然界中已經發現的氨基酸有100多種,而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 種。
3、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在結構上有共同的特點,每個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 )和一個羧基( ),并連在 碳原子上。
可用結構通式來表示: 。20種氨基酸的區別就在于 的不同。
【思考與交流】
a級1、觀察以下幾種氨基酸的結構,寫出它們的r基。
b級2、如何判斷一種氨基酸是不是組成生物體內蛋白質的氨基酸?
知識點二:蛋白質分子的結構
【閱讀】p20~21相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由許多氨基酸分子通過 形成 相連而成。
a級1、氨基酸的結合方式是 ,(是指一個氨基酸分子的 (-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 (-nh2)相連接,同時脫去 分子的 的結合方式。)
2、蛋白質的形成過程(見課本圖2-12)
3、肽鍵的結構式:
4、結果
最簡單的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稱為 ,二肽含有 個肽鍵。由n個氨基酸分子以肽鍵相連形成的肽鏈,稱為 ,也可以稱為 (n≧3)。一條多肽鏈的一端含有 個氨基,另一端含有 個羧基(一條多肽鏈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位于肽鏈的兩端)。一條多肽鏈中形成的肽鍵數比氨基酸分子數少 個。
【思考與交流】
b級1、脫去的水分子中氧來自哪里?氫又來自哪里?
b級2、二肽形成過程中,產生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有10個氨基酸分子,通過脫水縮合形成1條肽鏈可產生幾個水分子?幾個肽鍵?假如有n個氨基酸分子形成1條肽鏈,產生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
b級3、如果有10個氨基酸分子,若形成兩條肽鏈可產生幾個水分子?幾個肽鍵?若形成三條肽鏈又可產生幾個水分子?幾個肽鍵?假如有n個氨基酸分子形成m條肽鏈,則可產生幾個水分子?幾個肽鍵?蛋白質形成過程中的氨基酸數、肽鏈數、肽鍵數與脫去的水分子數有什么關系?
c級3、假設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28,則由100個氨基酸構成的一條多肽鏈,其分子量約為 。
如果每個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那么由n個氨基酸形成含m條肽鏈的蛋白質,那么該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小結】
【自我測評】
a級1. 能正確表示蛋白質分子由簡到繁的結構層次的一組是:①氨基酸 ②c、h、o、n等化學元素 ③氨基酸分子互相結合 ④多肽 ⑤肽鏈 ⑥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②①④③⑥⑤ d. ②①③④⑤⑥
a級2. 細胞內20種氨基酸在分子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a.堿基的數量不同 b. 羧基的數量不同
c. 氨基和羧基與c連接的位置不同 d. r基結構不同
b級3.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 )
b級4. 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該氨基酸的r基是( )
a.—c7h7o b.—c7h7 c.—c7h7n d.—c7h5no
a級5.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間的肽鍵結構式是( )
a. nh—co b. —nh—co— c. —nh2—cooh— d. nh2—cooh
a級6. 下列物質中含有兩個肽鍵的是( )
a. 二肽 b. 三肽 c. 氨基酸 d. 四肽
b級7.某蛋白質分子由四條肽鏈組成,共含氨基酸分子500個,在脫水縮合形成該蛋白質分子過程中,形成的肽鍵和水分子數分別是( )
a.504個和498個 b.496個和499個 c.499個和499個 d.496個和496個
b級8. 某一條多肽鏈中共有肽鍵151個,則此分子中—nh2和—cooh的數目至少有( )
a.152 152 b.151 151 c. 1 1 d.2 2
b級9.現有1000個氨基酸,其中氨基1020個,羧基1050個,則由此合成的4條多肽鏈中共有肽鍵、氨基、羧基的數目分別是( )
a.999、1016、1046 b.999、1、1 c.996、24、54 d.996、1016、1046
b級10. 現已知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共20種,它們的平均分子量為128,由50個氨基酸形成的某蛋白質的一條多肽鏈的分子量是( )
a.6400 b.2560 c.5518 d.2218
b級11.若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30,那么一個由4條肽鏈共280個氨基酸所組成的蛋白質,其分子量是 。
b級12.根據下圖中化合物的結構分析回答:
(1)該化合物叫 ,是由 種 個氨基酸失去 個水分子而形成的,這種反應
稱為 。
(2) 假如上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x,則該化合物的分子量為 。
(3)寫出下列的結構式:肽鍵 氨基 羧基
【學習反思】
蛋 白 質 篇5
第三章 糖類 蛋白質
教學目的要求: 1. 使學生掌握糖類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2. 使學生掌握蛋白質的基本性質,掌握氨基酸的兩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鍵的初步知識,認識蛋白質是生命現象最基本的物質基礎.
3. 使學生了解糖類 蛋白質(包括酶)在工農業生產 日常生活的廣泛用途以及在現代化科學技術上的重要意義.
4. 使學生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 蛋白質的鑒別方法.
第一節 單糖
目的要求: 1. 使學生了解糖類的組成和分類.
2. 使學生掌握葡萄糖的結構簡式和重要性質,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 使學生了解果糖的性質和它在結構上跟葡萄糖的差別.
教學重點: 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教學方法: 引導和啟發和實驗驗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 什么是糖? 哪些物質屬于糖?
[學生討論]
[講解] 糖類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 曾經用一個通式來表示: cn(h2o)m;這是因為在最初發現的糖類都是有c、h、o三種元素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個數比恰好是2:1.當時就誤認為糖是由碳和水組成的化合物. 現在還一直在沿用這種叫法,
通式并不反映結構: h和o 并不是以結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通式的應用是有限度的: 鼠李糖 c6h12o5
甲醛 乙酸 乳酸等
[設問] 如何給糖類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呢?
[板書] 糖類: 從結構上看,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
[板書] 糖的分類: 單糖 低聚糖 多糖
[過渡] 在單糖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葡萄糖 果糖 五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 下面我們有重點的學習葡萄糖以及簡單了解其它單糖.
[板書] 一 . 葡萄糖
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物理性質: 白色晶體 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 甜味水果 蜂蜜)
分子式: c6h12o6 (180) 最簡式: ch2o (30)
結構簡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 cho
或ch2oh(choh)4cho (choh)4
ch2oh
化學性質:
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 與新制cu(oh)2作用 銀鏡反應
ch2oh-(choh)4-cho + 2[ag(nh3)2]+ 2oh-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h2o + 3nh3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cu2o + h2o
與氧氣反應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酯化反應: 與乙酸 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指導] 讓學生學會寫復雜的反應方程式.
制法: 淀粉催化(硫酸)水解
催化劑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用途
營養物質: c6h12o6 (s)+ 6o2(g) 6co2(g) + 6h2o(l) + 2804kj
醫療 糖果 制鏡和熱水瓶膽鍍銀
二 . 果糖
分子式: c6h12o6 (與葡萄糖同分異構) 式量180
存在水果 蜂蜜 比蔗糖甜
純凈的果糖是白色晶體,通常是粘稠的液體,易溶于水.
結構簡式: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多羥基酮)
化學性質: 可以發生銀鏡反應!
三 . 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 (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 (脫氧核糖)
蛋 白 質 篇6
學習導航
1.學習目標
(1)區分遺傳信息、遺傳密碼(密碼子)、反密碼子。
遺傳信息是指dna(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狀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遺傳密碼又叫密碼子,是指信使rna中能決定蛋白質中氨基酸排列順序的核苷酸排列順序。
反密碼子是指轉運rna中能識別信使rna上相應遺傳密碼的核苷酸排列順序。
三者的主要區別有兩點:一是存在的位置不同,遺傳信息存在于dna(基因)中,遺傳密碼存在于信使rna上,反密碼子存在于轉運rna上;二是作用不同,遺傳信息的作用是控制生物性狀,遺傳密碼的作用是決定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排列順序,反密碼子的作用是識別遺傳密碼。遺傳信息通過決定遺傳密碼和反密碼子中核苷酸排列順序來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2)比較dna與rna在組成、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異同。
(3)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概念和過程。
(4)從場所、模板、條件、原料、產物等方面比較轉錄和翻譯異同。
(5)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
2.學習建議
第4章基因的表達新教材新學案生物②必修(a版)(1)學習本節知識首先通過比較dna與rna的異同,了解rna的分子結構;再比較trna、mrna、rrna,明確它們的作用。
(2)要結合教材有關轉錄圖解或模型動畫演示,弄明白通過轉錄,即堿基互補配對(a-t、g-c、t-a、a-u)實現了遺傳信息由dna到mrna的傳遞;再通過翻譯過程,在核糖體中實現了遺傳信息由mrna(密碼子)到蛋白質(氨基酸序列)的傳遞。
(3)本節的主要知識是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學習過程中要以問題為主線,從細胞水平、分子水平、場所、時間、空間、連續性等多個層面認識轉錄和翻譯的過程,把握其實質。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由dna分子蘊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
a.核糖、堿基、磷酸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氨基酸、葡萄糖、堿基 d.脫氧核糖、堿基、磷酸
2.對一個動物個體來說,幾乎所有的體細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細胞與細胞之間存在功能的差異,這是因為它們合成不同的( )。
a.轉運rna b.信使rna c.組蛋白 d.核糖體
3.右圖所表示的生理過程的名稱、堿基數、核苷酸數依次為( )。
a.rna復制、4種、4種 b.dna轉錄、4種、4種
c.dna復制、5種、5種 d.rna轉錄、5種、8種
4.dna分子復制與遺傳信息轉錄的相同之處是( )。
a.利用的模板都相同 b.利用的原料都相同
c.所利用的酶都相同 d.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5.下列關于對蛋白質的翻譯過程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以細胞質中游離的氨基酸為原料
b.以核糖體rna作為遺傳信息模板
c.以轉運rna為氨基酸運輸工具
d.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
6.在信使rna中,決定一個氨基酸需要的堿基數為(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7.(xx年上海市高考題)某蛋白質由n條肽鏈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a,控制該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含b個堿基對,則該蛋白質的分子量約為( )。
8.反密碼子是指( )。
a.d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對 b.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
c.trna上的三個堿基 d.rrna上的三個堿基
9.dna的復制、轉錄和蛋白質的合成分別發生在( )。
a.細胞核、細胞質、核糖體 b.細胞核、細胞核、核糖體
c.細胞質、核糖體、細胞核 d.細胞質、細胞核、核糖體
10.密碼子的組成是( )。
a.由a、t、g、c四種堿基中的任何三個做排列組合
b.由a、u、g、c四種堿基中的任何三個做排列組合
c.由a、t、c、g、u五種堿基中任何三個做排列組合
d.由a、u、g、t四種堿基中的任何三個做排列組合
11.從單尾鰭鯉魚的成熟卵中提取一種rna,注入雙尾鰭金魚受精卵中,結果幼小金魚中有一些出現單尾鰭性狀。這種rna之所以對性狀遺傳有明顯的作用,是因為( )。
a.它是魚類的主要遺傳物質
b.它以密碼子的形式攜帶特定遺傳信息
c.它是有關蛋白質合成的工具
d.它是核糖體的基本的化學成分
12.在雙鏈dna中,已知其中一條(a+g)/(t+c)=0.4,那么以它的互補鏈為模板,轉錄成的mrna中(a+g)/(c+u)應是( )。
a.2.5 b.1 c.0.4 d.1.25
13.下列關于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從根本上講,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是基因中的特定脫氧核苷酸序列
b.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中核糖核苷酸序列也是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
c.mrna翻譯形成的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序列也是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
d.在dna分子中,堿基對的特定排列順序同樣是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
14.細胞內的dna分子轉錄的產物不包括( )。
a.mrna b.atp c.rrna d.trna
二、非選擇題
15.圖4-2表示dna的一部分和rna的一片段,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以甲鏈為模板合成乙鏈的過程稱為 ,圖中9處發生的作用是先由 ,然后與周圍游離的 ,最后以 連接。
(2)以甲鏈為模板合成丙鏈的過程稱為 ,丙鏈自下而上四個堿基的化學名稱依次為 。
(3)乙鏈和丙鏈都是以甲鏈為模板合成的,但二者之間在化學組成上存在的明顯不同之處是:
;
(4)填寫下頁表:
16.下圖是蛋白質合成的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轉錄是在 中進行的,它是以 為模板合成 的過程,翻譯是在 中進行的,它是以 為場所,以 為模板,以 為運載工具,合成具有一定 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
(2)密碼子是指 。
(3)信使rna上的一段堿基序列是augcacuggcguug,則轉錄該信使rna片段的dna的模板鏈的堿基序列是:
。
17.下圖表示dna為模板轉錄rna的過程圖解。圖中4、5表示兩種功能不同的酶。請根據圖分析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在玉米的葉肉細胞,則能夠進行該生理過程的細胞結構有 。
(2)轉錄過程中dna首先在[ ] 的催化作用下,由 提供能量,將dna分子中堿基對內的 斷開,該過程稱為 。
(3)然后在[ ] 的催化作用下,以其中的 鏈作為信息模板,以[] 為原料,由 提供能量,按照 原則,合成出[ ] 。
(4)通過轉錄,dna分子中的遺傳信息被準確地轉移到 中。
(5)在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轉錄的產物通過 進入細胞質中,與 結合在一起直接指導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過程。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b 3.d 4.d 5.b 6.c 7.d 8.c 9.b 10.b 11.b 12.c 13.c 14.b
二、非選擇題
15.(1)dna的復制;解旋酶的作用使氫鍵斷裂;脫氧核苷酸互補配對;氫鍵(2)轉錄尿嘧啶、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3)乙鏈中含有胸腺嘧啶和脫氧核糖,而丙鏈沒有;丙鏈中含有尿嘧啶和核糖,而乙鏈沒有。(4)填表如下:
16.(1)細胞核 dna的一條鏈 信使rna 細胞質 核糖體 信使rna 轉運rna 氨基酸
(2)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
(3)tacgtgaccgcaac
17.(1)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2)[5]解旋酶 atp 氫鍵 解旋
(3)[4]rna聚合酶 甲 [3]四中游離的核糖核苷酸 atp 堿基互補配對
[2]信使rna(4)信使rna(5)核孔 核糖體
蛋 白 質 篇7
第二課時 溫故而知新 提問學生回答:1、dna復制的定義2、復制的過程3、復制所需條件,完成表格:4、dna復制發生的場所?是 生物的性狀是通過 來體現的,那么基因攜帶的遺傳信息是如何通過蛋白質表達的呢?基因在 內,蛋白質的合成發生在 內,有一個使者把dna上基因攜帶的遺傳信息從細胞核里傳遞到細胞質中去,這個使者是rna。講授新知識1、rna分子是由 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通常呈 結構。核糖核苷酸分子中含 、 和 ,堿基分別 、 、 、 。其中與dna中不同的堿基是 2、轉錄是以dna中的一條單鏈為模板,游離的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在dna依賴的 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鏈的過程。學生閱讀教材第49頁,完成關于轉錄過程總結的以下表格:場所原料模板酶原則能量3、翻譯(1)概念: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上,氨基酸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2)實質:將mrna中的堿基序列翻譯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3)密碼子(64個):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堿基。其中61個決定氨基酸,aug為起始密碼;uag、uaa、aga為終止密碼。(4)反密碼子:trna上的3個堿基,可以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補配對,有61種。閱讀教材第51頁,完成關于翻譯過程總結的以下表格:場所原料模板酶原則能量4、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傳遞的過程。遺傳信息由dna通過轉錄傳給信使rna,再由信使rna通過翻譯傳給蛋白質;或dna通過復制傳給dna的過程。學生用箭頭完成, 表示為: nda rna 蛋白質(性狀)鞏固性練習:(課堂完成,檢測課堂學習效果)1、信使rna的來源是:( ) a、由dna轉錄而來 b、 由dna翻譯而來 c、由dna轉變而來 d、 由dna復制而來2、“密碼子”是指:( ) a、核酸上特定排列順序的堿基 b、dna特定排列順序的堿基 c、信使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 d、轉運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3、下列對轉運rna的描述,正確的是( )a.每種轉運rna能識別并轉運多種氨基酸 b.每種氨基酸只有一種轉運rna能轉運它c、轉運rna能識別信使rna上的密碼子 d.轉運rna轉運氨基酸到細胞核內4、mrna中核苷酸序列與( )a.某一個trna分子核苷酸序列互補 b.所有t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互補c.dna分子兩條鏈的核苷酸序列互補 d、dna分子一條鏈的核苷酸序列互補5、一個運轉rna的一端堿基為cga,此運轉rna運載的氨基酸是:( ) a、精氨酸(cga) b、 絲氨酸(agu) c、 谷氨酸(gag) d、 丙氨酸(gcu)6、dna的主要功能是遺傳信息的:( ) a、儲存與分配 b、 轉錄與翻譯 c、儲存與釋放 d、傳遞與表達7、基因控制性狀表現的主要途徑是:( ) a、rna 蛋白質 (性狀) b、 dna 蛋白質(性狀) c、rna dna 蛋白質(性狀) d、dna rna 蛋白質(性狀)8、某基因中含有1200個堿基對,則由它控制合成的含有兩條肽鏈的蛋白質分子中最多含有肽健的個數是 ( ) a.198個 b.398個 c.400個 d.798個答案:1、a 2、c 3、c 4、d 5、d 6、d 7、d 8、b拓展性練習:(課后完成,形成知識遷移)1、下圖示“中心法則”,請根據圖回答: (1)指出圖中數碼表示的過程名稱: 1、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2)圖中箭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過程進行的場所: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5、___________(4)圖示過程中,能體現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數碼是______________ ,配對 的規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條多肽鏈中有氨基酸500個,則合成該多肽鏈的信使rna至少有_______個 堿基,其基因中至少有_________個堿基。思考題1、一條多肽鏈中有肽鍵299個,則作為合成該多肽鏈模板的信使rna分子和轉錄信使rna的dna分子至少要有堿基多少個? ( )a 、300; 600 b、 900;1800 c 、897;1794 d 、600;9003、某生物基因單鏈的一段是┅ g –c – a – g – a – c – a – a – a┅ ,若以此鏈為模板,經轉錄翻譯形成的多肽鏈上所對應的氨基酸順序是( )。①苯丙氨酸uuu;②天冬氨酸gac③亮氨酸cug; ④賴氨酸aaa⑤精氨酸cgu; ⑥丙氨酸gcaa ①③⑤ b ⑥②④c ②④⑥ d ⑤③①4、著色性干皮癥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起因于dna損傷。深入研究發現患者體內缺乏dna修復酶,dna損傷后不能修補從而引起突變。這說明一些基因( )a、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從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狀b、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從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狀、c、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d、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狀,發生突變后生物的性狀隨之改變思考題答案:1、d 2、d 3、c學習性自我形成評價:1、對這節課的主要知識內容,我掌握的程度是:( )a、完全掌握; b、基本掌握; c、部分掌握; d、未掌握。2、對課堂作業,我完成的程度是( )a、獨立完成; b、討論后完成; c、只能完成小部分; d、不能完成3、這節課我的收獲與感悟:4、我還沒弄懂的地方是:
蛋 白 質 篇8
一、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4章第1節“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中,
轉錄和翻譯過程抽象復雜——學生難理解,較多物質和細胞結構參與——學生易混亂,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個章節內容——學生已遺忘,而本節的突破對本模塊學習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沒有本節內容的揭示,很多的現象無法解釋,很多的研究無法進行,很多的生物技術無法操作…。
基于以上考慮,把本節分為2課時,遺傳信息的翻譯為第2課時。
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⑴運用數學方法分析推測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⑵使用多種方式概述遺傳信息的翻譯。⑶不同智能傾向的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⑷認同與人合作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如何突破將翻譯的抽象復雜轉化為直觀形象?又如何突破將翻譯的靜止插圖轉化為動態圖形?我們用了flash動畫、剪紙模型、打比方的方式,學生不僅看到了,做到了,也想到了,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學習。
二、教學準備
1、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翻譯過程的flash
2、準備翻譯的剪紙模型共15套(1套/4人)
核糖體(1個) 氨基酸(12個) mrna(1個) trna(8個)
三、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一:運用數學方法分析推測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
【教師導入】flash演示轉錄過程,那么轉錄的mrna進入細胞質以后又是如何合成蛋白質
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翻譯(板書)。首先,了解翻譯概念:
【學生閱讀】課本p64概念
【教師提問】mrna是如何翻譯成蛋白質?我們先要知道mrna的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
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至少要多少個堿基的不同排列順序才能夠決定20種不同的氨基酸?
【學生推測】可能是3個堿基決定1個氨基酸
【教師講解】1961年英國的克里克和同事用實驗證明一個氨基酸是由mrna的3個相鄰
堿基決定,即密碼子,1967年科學家已將20個氨基酸的密碼子全部破譯。
(p65表4-1)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表。
【教師提問】
這段mrna包含了幾個密碼子?,對應的氨基酸是什么?
【學生查表】回答
【教師啟發】查表過程中你們發現密碼子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指導】補充、歸納、
1、1個密碼子決定1種氨基酸;1種氨基酸可能有1個或多個密碼子;
2、有3個終止密碼,2個起始密碼,在64個遺傳密碼中,能決定氨基酸的只有61個;
3、通用性: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表。
【教師提問】 mrna進入細胞質后,與核糖體結合起來,形成合成蛋白質的“生產線”。
有了“生產線”,還要有“搬運工”, 是誰將氨基酸搬到這條“生產線”上的呢?
【學生回答】trna
【教師出示】圖片介紹認識trna的反密碼子
并查出trna攜帶的氨基酸
a a u c u a u a g
【學生查表】查出反密碼子對應的密碼子對應的氨基酸的種類
學生活動二:使用翻譯的剪紙模型動手模擬翻譯過程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來看翻譯的過程(板書),flash演示翻譯過程。
【教師講解】我們人為將這個過程分為4個步驟:第一步mrna與核糖體結合后,攜帶
甲硫氨酸的trna首先與mrna的aug互補配對,進入位點1;第二步攜帶
組氨酸的trna以同樣的方式進入位點2;第三步甲硫氨酸與組氨酸形成肽鍵,
并脫離占據位點1的trna而轉移到占據位點2的trna上;第四步核糖體沿
mrna移動,讀取下一個密碼子,原占據位點1的trna離開核糖體,占據
位點2的trna進入位點1,一個新的攜帶氨基酸的trna進入位點2,繼續
肽鏈的合成。重復步驟2、3、4,直到核糖體讀取到mrna的終止密碼。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用翻譯的剪紙模型動手模擬翻譯過程。
【教師指導】注意學生操作幾個問題:氨基酸如何進入核糖體、肽鏈如何形成、核糖體移動
方向、trna重復使用、終止密碼不對應氨基酸等
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的成果。(鼓掌表揚)
學生活動三:使用貼近生活經驗的打比方體驗翻譯過程的和諧美
【教師出示】為了大家能更好理解翻譯,下面我們打個比方。
如果我們把 trna比作大人
那么大人( ? )有2個特異端,即左手和右手,左手拿電影票( ? ),右手領著自己的孩子( ? ),來到電影院( ? ),找到座位號( ? ),將自己的小孩安排下,離開電影院。這樣,這許多小孩( ? )就通過大人( ? )領著( ? ),按照電影院座位號( ? ),排成了一定順序( ? )。
【學生討論】回答:trna、反密碼子、氨基酸、核糖體、遺傳密碼、氨基酸、trna、攜帶、
mrna上的遺傳密碼、多肽
【教師歸納】翻譯的條件(板書)
【教師指導】實際上翻譯是一個快速的過程,指導學生看書p67。
學生活動四:使用表格、概念圖、圖解建構知識框架
【教師出示】提供表格比較轉錄和翻譯
場所 模板 原料 產物 遺傳信息傳遞方向
轉錄 1? 2? 3? 4? 5?
翻譯 6? 7? 8? 9? 10?
【學生搶答】以4大組為單位
【教師提問】在轉錄和翻譯過程中蛋白質中氨基酸數目與mrna 、dna中堿基數目的關系。
【學生思考】有的回答6︰3︰1,也有的回答3︰3︰1
【教師演示】用幻燈片演示6︰3︰1的關系
【學生練習】
1、圖示屬于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的翻譯步驟,
該步驟發生在細胞的細胞質中核糖體上。
2、圖中b是 mrna e是 trna d是 核糖體
3、這段mrna 中包含了 4 個密碼子。
4、已知trna一端的三個堿基是cau,它所運載的氨基酸是:d
a.組氨酸(cau)b.甲硫氨酸(aug)
c.酪氨酸(uac)d.纈氨酸(gua)
5、一個dna分子含有堿基60個,那么經這一階段后合成的一條多肽鏈中氨基酸有 10 個,
最多含有肽鍵 9 個
【教師總結】基因的表達過程是在細胞中完成的。肽鏈合成后,就從核糖體與mrna的復合
物上脫離,經過一系列步驟,被運送到各自的崗位,盤曲折疊成具有特定空間結
構和功能的蛋白質分子,開始承擔細胞生命活動的各項職責。
四、教學反思
本校生源較差,老師經常整頓好紀律后,從頭講到尾,表面上學生聽了,但考試成績依然不理想,學習興趣也不濃。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本節課中運用數學方法推測、使用模型模擬、貼近生活經驗的打比方、小組討論、搶答問題等方法,調動不同智能傾向的學生學習積極性,給更多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現自我、認可自我的機會,課堂氣氛即活躍又嚴謹,目標達成率高,課后學生愿意與老師交談,教師的成就感也明顯提高。
蛋 白 質 篇9
教學目標和要求
1.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理解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必要性,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
教學重點
1.能正確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
2.理解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1.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1.計算機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欄
一、觀察圖,解決問題
讓學生觀察圖,教師可展現出實際情境,然后鼓勵學生說一說題目中所蘊涵的數學信息以及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二、讀題分析
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
250÷36%
三、互相討論解決問題
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把百分數化
分數、小數”的問題
學生互相討論,教師巡視參與個別討論
學生匯報教師電腦顯示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時,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把百分數化成分數時,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5÷36%
=250×
=90(千克)
250÷36%
=250×0.36
=90(千克)
四、練習
“試一試”第1、2題
引導學生選取合適的信息來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
五、小結
讓學生回憶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方法
蛋 白 質 篇10
課題
蛋白質和維生素
課
型
新授
第三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與
技能
(1) 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知道蛋白質的組成元素;
(2) 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知道蛋白質是分子結構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簡單實驗了解蛋白質的一些性質特征;
(3) 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作用,知道幾種人們熟知的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作用,從那些食品中可以攝入蛋白質和維生素;
(4)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了解有機物的性質、區別某些有機物。
過程
和
方法
(1) 通過對本節課的預習,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
(2) 聯系日常生活和生物醫學的常識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有關蛋白質和維生素的知識。會用實驗的方法區別某些有機物。
(3) 通過小組實驗并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從實驗中獲取知識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動手做實驗的好習慣。
(4) 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科學探究。
情感
態度
與價
值觀
(1) 養成合理膳食的習慣
(2) 鼓勵學生通過調查訪問和查找資料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習興趣。
重點
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作用和性質特征,知道人們熟知的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作用。
難點
用實驗的方法了解有機物的性質并會區分某些有機物。
課
前
準
備
教師: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火柴、鑷子、雞蛋白(生)、棉紗線、飽和硫酸鈉溶液、濃硝酸、乙酸鉛溶液、0.5%的淀粉溶液、碘溶液、PH試紙
學生:(1)聯系日常生活實際,舉例說出幾種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品
(2)頭發、維生素C片、梨汁、白菜汁、橘子汁(約30ml)
教學環節
教師調控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那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
蛋白質的作用
蛋白質的利用及存在
蛋白質的性質
創設問題情境:
你昨天一天吃了那些東西?那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質?那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
提出問題:
吃了這些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你知道蛋白質是什么樣的物質嗎?它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嗎?
創設問題情境:
1. 既然蛋白質那么重要,你知道它在人體中是怎樣被利用的嗎?
2. 你們知道人體中那些地方含蛋白質最多?
教師追問:你們知道蛋白質有那些性質嗎?
教師指導:雞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下面同學們用雞蛋白做幾個實驗,探究一下蛋白質的性質。
探究實驗(分組)
回憶
交流討論并作答
討論后總結:
蛋白質是食物中供給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之一,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礎物質。如攝入量不足會使人發育遲緩、體重減輕、貧血等。
看書討論回答:
1. 在胃腸中的酶及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再重新合成人體需要的各種蛋白質
2. 肌肉、毛發、血液、激素、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
回答:
蛋白質會被燒焦;蛋白質會凝固;蛋白質會分解……
分組實驗
認真觀察
將實驗結果記錄
組內整理之后選派代表總結發言:
蛋白質能溶于水,
這樣引課比較貼近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很自然的參與教學過程
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逐步了解蛋白質。
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得出蛋白質的性質,印象深刻,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歸納的能力,讓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
知識應用
引導:蛋白質的知識我們就學到這里。下面我們來學習維生素
1. 在兩支盛有雞蛋白的試管中分別滴加蒸餾水及飽和硫酸鈉溶液。
2. 用4支試管分別裝有3ml雞蛋白,其中一支加熱,3支試管中分別滴加乙酸鉛、酒精、濃硝酸溶液。
3.用鑷子夾一小
塊凝固的蛋白質灼燒 。
拋出問題:
1. 為什么可以用煮沸的方法給毛巾消毒?
2. 用什么方法可以區分牛奶和米湯?
你都知道那些維生素?
出示有關維生素缺乏引起的病癥的圖像
加鹽后溶解性降低,蛋白質受熱、遇重金屬鹽、濃硝酸會凝固、變質;灼燒后有燒焦羽毛的氣味。
思考
交流討論
根據生活經驗和查閱的相關資料討論
回答:維生素A、D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補充:維生素B還分為B1、B2、B6等。交流討論分別都是缺乏何種維生素,認識到缺乏維生素即使有充足的其他營養也會患營養缺乏癥。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鍛煉學生從多種途徑獲取知識的能力,變知識為技能,會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維生素的性質及含量的測定
1. 酸性
2. 遇熱不穩定性
3. 含量的測定
學以致用、鞏固提高
歸納小結
探究實驗:
1. 將維C片溶解,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2. 用兩支試管盛維C清夜3ml滴加碘酒與淀粉的簡易測定液,一支加熱,一支對照
3. 取20ml等量的梨汁、菜汁、橘子汁各滴6滴維C簡易測定液
拋題:
先閱讀P221拓展視野有關知識,再回答問題:
1.胡蘿卜怎么吃營養吸收好?
2.西紅柿如何吃營養吸收好?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蛋白質和維生素的相關內容。
哪位同學來歸納一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很好,那么學習了這些知識之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烹調食物時應注意那些問題呢
分組實驗
仔細觀察
得出結論
選派代表發言:
回憶、思考
總結
其他同學補充
交流討論
不要把魚燒焦、不直接接觸重金屬鹽、青菜烹調要講究方法、買毛料衣服要燒一燒。。。
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維生素的一些性質,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認識到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理論聯系實際
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訓練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樹立化學為生活服務的思想
學生進行相應知識點的整理工作。培養了同學們自我總結歸納的能力。
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練
習
1.為什么用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醫療器械?
2.為什么重金屬鹽中毒后可以喝牛奶解毒?
3.如何用實驗的方法來區分羊毛衣料和棉花料?
4.使用濃硝酸實驗時不小心會使手上皮膚出現黃色斑跡。
這是什么原因?
隨
堂
檢
測
題
1.將雞蛋白溶液分別裝在四支試管中,做下列實驗:
(1)向第一支試管中加入飽和硫酸鈉溶液,現象——————
(2)將第二支試管中的雞蛋白溶液加熱,現象———————
(3)向第三支試管中加入乙酸鉛溶液,現象————————
(4)向第四支試管中加入幾滴濃硝酸,現象————————
2.如何檢驗蛋白質?
作
業
1.各舉三種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品
2.為什么不能用福爾馬林浸泡海鮮品?
3..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水溶液呈酸性,化學式為C6H8O6。新鮮水果、蔬菜中一般都富含維生素C,天然橙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一般為500毫克/升左右。為測定某橙汁飲料中維生素C的含量,取用50毫升橙汁,并注入1毫升淀粉,滴加含有碘3.6克/升的標準碘水,當出現藍色時,恰好完全反應,共用去了標準碘水的體積為10毫升,有關化學反應如下:C6H8O6+I2=C6H6O6+2HI,通過計算分析此橙汁中維生素的含量,分析此橙汁是否是純天然橙汁?
蛋 白 質 篇11
一、選擇題
1.占肝細胞干重50%以上的有機物是( )。
a.水 b.蛋白質 c.脂質 d.核酸
2.組成蛋白質的主要氨基酸約有20種,人們區別不同種類氨基酸的依據是( )。
a.肽鍵位置的不同 b.所含氨基的多少不同
c.所含羧基的數目不同 d.r基團的不同
3.下列結構屬于肽鍵的是( )。
4.谷氨酸的r基為-c3h5o2,在一個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數分別是( )。
a.4,4 b.5,4 c.4,5 d.5,5
5.已知20種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現有一蛋白質分子由兩條多肽鏈組成,共有肽鍵98個,此蛋白質的分子量接近( )。
a.12 800 b.12 544 c.11 036 d.12 288
6.一條由10個氨基酸分子經脫水縮合而成的肽鏈中含有—nh2和—cooh的最小數目是。
a.11和11 b.10和10 c.9和9 d.1和1
7. 構成運輸載體和淀粉酶所必需的化學元素是( )。
a.c、h、o、n b.c、n、o、p
c.h、o、n、p、 d.16種元素
8.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分子,它含有兩條多肽鏈,其中a鏈含21個氨基酸,b鏈含30個氨基酸,即共有51個氨基酸,那么胰島素分子中含有的肽鍵數目是( )。
a.51個 b.50個 c.49個 d.1個
9.一個由n條肽鏈組成的蛋白質分子共有m個氨基酸,該蛋白質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個。
a.n b.m c.m+n d. m-n
10.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是相對穩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可導致蛋白質變性失活。下列哪些現象屬于蛋白質的變性?
①雞蛋清中加入少許食鹽可觀察到白色絮狀沉淀 ②煮熟的雞蛋不能恢復原狀 ③毛發燃燒發出焦臭味 ④雞蛋清遇濃硝酸變成黃色 ⑤豆漿加熱再加入石膏而成豆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1.有些氨基酸因缺乏合成的中間產物而無法在人體細胞內合成,這類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下列各項中,屬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
a.谷氨酸 b.賴氨酸 c.丙氨酸 d.天冬氨酸
12.生物體內的蛋白質結構千差萬別,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組成肽鍵的化學元素不同 b.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 d.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
13. 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能通過下列哪一項得到說明?( )
a.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基本一致 b.構成淀粉的基本單位是相同的
c.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基本相同 d.各種生物體的蛋白質種類是相同的
14. 兩個氨基酸縮合成二肽產生一個水分子,這個水分子中的氫來自( )。
a.氨基 b.r基 c.氨基和羧基 d.羧基
15. 下面關于蛋白質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每種蛋白質都含有c、o、h、n四種元素
b.不同生物體內蛋白質種類是相似的
c.每種蛋白質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
d.蛋白質空間結構的差異是導致其功能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非選擇題
16. 下圖是某物質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該物質名稱為 。
(2)該化合物共有 種氨基酸縮合而成,氨基酸縮合后形成的化學鍵是指圖中的 。
(3)該物質水解時需要 個水分子,此過程除了需要水分子外,還需要 的參與。
17.細胞中,糖類、蛋白質、脂肪都可以作為能源物質,但動物若長期嚴重饑餓,需大量分解蛋白質作為能源時,就會危及生命,其原因是有些蛋白質是構成 的重要物質,有些蛋白質又是調節的重要物質。因此,當蛋白質作為重要能源消耗時,就會使 。
18.某物質的結構通式如下面結構所示,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1)此類物質通稱為 ,它是構成 的基本單位。
(2)生物界中此類物質約有 種, 決定其種類的是通式中的 。若此物質中含有兩個氨基,它們的位置應分別在 。
(3)牛胰島素是由51個此類物質組成的兩條多肽鏈,共有 個肽鍵,兩條肽鏈至少含有 個氨基和 個羧基,可分別表示為 和 。
(4)當它與另一個同類分子結合時的方式稱為 ,形成的化學鍵叫做 ,可表示為 ,反應后的產物是 。
(5)某物質的r基若為—ch2—co—ch3時,此物質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 。
19.科學家從小麥銹菌中提取了一種多肽分子,稱取該多肽415 g,完全水解得到505 g化合物,設氨基酸的平均摩爾質量是100 g/mol,求該多肽是由幾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氨基酸之間發生脫水縮合的部位是 。假如該多肽鏈只有9個氨基酸組成,用三種蛋白酶水解得到5段短鏈(n表示氨基酸一個末端,每3個字母表示一種氨基酸)。
ala-leu-asp-tyr-val-leu;
n-gly-pro-leu; n-gly-pro-leu- ala-leu;
asp-tyr-val-leu;tyr-val-leu。
請確定這條多肽鏈的序列: 。
蛋 白 質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理解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必要性,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能正確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 3.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能正確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
教學難點 :
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 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0.25 1.4 (3)把分數化成百分數 1/8 3/4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出示黃豆情景圖,問:“從圖中你了解到黃豆含有哪些成分?”(生答)
2、師:要求黃豆中蛋白質的含量算式怎樣列?你能列式求出黃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嗎?
250× 36﹪ 250× 18.4﹪ 250×25﹪
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歸納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所以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板書)
師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
A.題中將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的方法能否推廣到其它的一個數乘百分數?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數都可以化成分數和小數?
C.如何將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呢?(百分數化成小數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
通過舉例驗證,交流討論,學生歸納出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的方法。
師板書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的方法,生齊讀。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把百分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同時去掉百分號
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能約分的約成最簡分數
三、鞏固練習,集體校對:
1.生任選250×18.4% ,250×25%兩道中的一題來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體訂正并板書。
2.完成數學書70頁1.3.4題。
四、知識拓展
小麗家這個月的總收入是3000元,買食品支出的的錢數占總錢數的60﹪,買文化用品支出的錢數占總錢數的1﹪,買玩具支出的錢數占總錢數的10﹪。小麗家這個月買食品,買文化用品,買玩具各支出多少元? 生解答后.
師:你認為小麗家的這個月支出合理嗎?如果是你,打算怎樣支出? 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蛋 白 質 篇13
1.教學重點
(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中間物質──rna的基本單位、化學組成和種類,以及它與dna在組成、結構、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異同;
(2)理解基因表達的轉錄和翻譯的概念和過程;
(3)比較轉錄和翻譯的異同;
(4)認知和區分相關概念:遺傳信息、遺傳密碼、反密碼子;
(5)計算問題:基因(dna)堿基、rna堿基和氨基酸的對應關系。
2.教學重難點
(1)理解基因表達的轉錄和翻譯的概念和過程
(2)認知和區分相關概念:遺傳信息、遺傳密碼、反密碼子;
(3)計算問題:基因(dna)堿基、rna堿基和氨基酸的對應關系,以圖解方法解決。
3.教學建議
結合教材有關轉錄和翻譯的圖解或模型動畫演示。
4.課時安排
3 課時
5.教學過程
學習
階段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
活動 教學
意圖
導學
引入課題
學生自學
教師指導
學生自學
教師講解
思考討論
教師講解
思考討論
與生活聯系,激發學習和探究知識的興趣
教師導學
設置問題情境 播放2分鐘《侏羅紀公園》電影。
提問:電影中的科學家是怎么使已滅絕的動物復活的?
(回答:復活的恐龍是科學家利用提取恐龍的dna培育繁殖而來的。)
教師引導:基因就像一張藍圖,生物體就是根據這張藍圖用蛋白質構建起來的。
思考:基因(dna)在細胞核中,而蛋白質的合成是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上進行的,在細胞核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細胞質中的蛋白質的合成呢?
教師指出:在dna和蛋白質之間,有一種中間物質──rna充當信使。
復習舊知:兩種核酸(dna和rna)在化學元素、基本單位、化學組成、結構、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區別
(列表,閱讀課文10分種,學生填寫)
一、細胞中的兩種核酸的比較
dna rna
組成元素 c、h、o、n、p
基本單位 脫氧核苷酸(4種) 核糖核苷酸(4種)
化學組成 一分子磷酸
脫氧核糖
a、t、c、g 一分子磷酸
核糖
a、u、c、g
結構 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一般單鏈結構
功能 編碼復制遺傳信息,控制蛋白質合成 傳遞遺傳信息,并通過蛋白質表達出來
分布 細胞核的染色體,線粒體,葉綠體 細胞質的核糖體
另外,教師補充:rna的在細胞中有三種:
mrna(信使rna),trna(專運rna),rrna(核糖體rna)。
設問:dna→rna→蛋白質之間的關聯?(學生閱讀課文10分鐘,小組發言。)
二、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
(一)轉錄:圖示p63圖4-4以dna為模板轉錄rna的圖解。利用視頻:顯示轉錄過程。
1.定義:轉錄是在細胞核內進行的,是以dna雙鏈中的一條為模板,合成mrna的過程。
2.過程:細胞中游離的核糖核苷酸與供轉錄用的dna的一條鏈上的堿基互補配對,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連接,形成一個mrna分子。
3.小結:
場所:細胞核;
模板:dna解旋,以其中一條有意義鏈為模板;
原料:4種核糖核苷酸(a、u、c、g);
合成產物:單鏈的mrna(信使rna);所需酶:rna聚合酶。
設問:dna的堿基與rna的堿基如何互補配對?
(二)翻譯:圖示p64圖4-6蛋白質合成示意圖。
1.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區分:
密碼子: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稱為一個密碼子。
反密碼子:每個trna上的三個堿基,可以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補配對。
trna(轉運rna)的特點:象三葉草的葉形,一端是3個堿基,另一端是攜帶氨基酸的部位(如圖)。
思考:mrna的4種堿基如何決定20種氨基酸?
推理:1種堿基決定1種氨基酸?(不可能)
2個堿基決定1種氨基酸?(16種組合方式也不能決定20種氨基酸,不行。)
提出:mrna上每3個相鄰的堿基決定1個氨基酸。
小結:64種密碼:61個編碼控制20種氨基酸合成,另外3個(uag、uaa、uga)不編碼任何氨基酸,而是合成蛋白質的終止信號又稱終止密碼。反密碼子:61種trna。
游戲:請學生看圖,想象一下核糖體這個生產車間是如何工作的?能否做一個模型顯示出來?
2、翻譯:
利用視頻:顯示翻譯過程。
(1)定義: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
(2)過程:核糖體與mrna的結合部位會形成2個trna的結合位點。第一個攜帶氨基酸的trna的堿基與mrna的堿基互補配對,進入位點1。第二個攜帶氨基酸的trna的堿基與mrna的堿基互補配對,進入位點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第一個氨基酸通過肽鍵轉移到位點2的trna上。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位點1的trna離開核糖體,位點2的trna進入位點1,第三個攜帶氨基酸的trna的堿基與mrna的堿基互補配對,進入位點2,繼續肽鏈的合成,直到讀取到mrna的終止密碼為止。一個mrna分子可以與多個核糖體結合,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
肽鏈合成后,從核糖體與mrna的復合物上脫落離,經過盤曲和折疊等方式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和功能的蛋白質分子。
(3)小結:
場所:細胞質的核糖體;
模板:以mrna為模板;
原料:20種氨基酸(由trna搬運);
合成: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肽鏈。
設問:已知mrna的堿基序列是a u g g a a g c a u g u c c g a g c a a g c c g,這mrna上有多少個密碼子?寫出相應的反密碼子,并根據密碼子表,列出相應的氨基酸序列。
利用視頻:顯示蛋白質合成的全過程。(轉錄和翻譯過程)
再次總結:
(三)比較復制,轉錄和翻譯三個過程的差異:
dna復制 轉錄 翻譯
場所 細胞核 細胞核 核糖體
模板 dna雙鏈 dna一條鏈 mrna
原料 4種脫氧核苷酸 4種核糖核苷酸 20種氨基酸
合成 dna分子 mrna 肽鏈
特點 半保留復制,邊解旋邊復制 邊解旋邊轉錄 一個mrna分子可以與多個核糖體結合
(四)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計算:
思考:dna的堿基、mrna的堿基與氨基酸個數的關系?
小結:
dna的堿基數:m rna的堿基數:蛋白質的氨基酸數= 6:3:1
反饋練習 學生觀看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思考:有中間物質傳遞信息。
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并填寫表。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小組討論。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思考
學生跟隨教師講解,理解翻譯的過程。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觀看。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以小組發言。
完成練習
蛋 白 質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繼續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掌握百分數分數和小數間的互化方法。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應用百分數分數小數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嘗試合作的愉快。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怎樣把百分數化成分數或者小數。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探討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寫有試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把小數化成分數?
二、學習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
1、出示黃豆營養成分含量資料圖,說一說黃豆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黃豆總量的百分之幾?
2、在250克黃豆中,各種成分各占多少克?讓學生列式計算。針對學生在計算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問題:怎樣把百份數化成分數或者小數。
3、師生探討怎樣把百份數化成分數或者小數。
4、練習:
(1)把160%、0.8%化成分數和小數。
(2)出示70頁第1題的表格,練習分數、小數、百分數間的互化。
(3)做第2題,練習用百分數、小數、分數表示統一個數量。
(4)提供各班級人數,編寫有關百分數的應用題,并自己解答。
三、課堂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
蛋白質的含量
百分數
↗↙ ↘↖
分數 ←→ 小數
蛋 白 質 篇15
1.學習目標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及其種類: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其結構可用通式表示:
(2)聯系生活實際,能舉例說出人體所需要的一些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苯丙氨酸等八種氨基酸。由于這些氨基酸在體內不能合成,只能從食物中獲得,因此稱為“必需氨基酸”。另外的12種氨基酸在人體細胞內能夠合成,叫做非必需氨基酸。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基本單位(氨基酸)→ 化學結構(肽鏈)→空間結構(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組成每種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 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4)概述蛋白質的基本功能:參與細胞結構、催化細胞的生物化學反應、免疫、運輸、信息傳遞等。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
(5)閱讀科學史話,感受科學探究過程的曲折、艱辛,養成良好的、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和價值觀。
(6)收集生命科學發展的信息資料,關注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新成果、新成就)。
2.學習建議
(1)利用“思考與討論”內容,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找出不同氨基酸的共有結構,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并能用語言準確表達。
(2)通過分析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反應,明確肽鍵、二肽、多肽、肽鏈等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3)理解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第一,氨基酸是蛋白質結構的基本單位,它脫水縮合形成肽鏈,這是整個結構的核心。第二,學習多肽時要明確縮合、肽鍵、二肽和多肽等的概念,充分理解每種多肽都有自己特定的氨基酸種類、數目和排列順序,而組成肽鏈的氨基酸序列將決定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第三,理解了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才能理解其功能的多樣性,并在理解蛋白質結構、功能多樣性的基礎上,認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蛋白質。
蛋 白 質 篇16
高一生物學案 編號06 上課日期2007\09\19
課題 第2章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姓名 班級
學習目標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學習重點 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及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導學誘思
1. _______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在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共有約_______種。
2.氨基酸的分子結構通式是______________,在結構上具有的特點是: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_______(-nh2)和一個_______( ),并且都有一個_______和_______連接在同一個_______上。各種氨基酸之間的區別在于_______的不同。
3.人體中的必需氨基酸有_______種,非必需氨基酸有_______種。
4.氨基酸分子互相結合的方式是:一個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的_______,這種結合方式叫做_______。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有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
5.有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含有多個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做_______。肽鏈能_______、_______,形成有一定_______的蛋白質分子。
6.蛋白質種類繁多的原因:在細胞內,每種氨基酸的數目_______,氨基酸形成多肽鏈時,不同種類氨基酸的_______千變萬化,多肽鏈的_______、_______方式及其形成的_______千差萬別,因此蛋白質分子的_______是極其多樣的。
7.蛋白質的功能:許多蛋白質是構成______________的重要物質,稱為_______;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離不開_______的催化,絕大多數酶是_______;有些蛋白質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如血紅蛋白能運輸_______);有些蛋白質起_______作用,能夠調節_______;有些蛋白質有_______功能(如人體內的_______是蛋白質,可以幫助人體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傷害。)
可以說,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_______,_______是生命活動的_____________
典例分析
1.下列哪項不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a . b .
c . d .
2 .血紅蛋白分子中含 574 個氨基酸, 4 條肽鏈。在形成此蛋白質分子時,脫下的水分子數和形成的肽鍵數目分別是
a . 574 和 573 b . 573 和 573 c . 570 和 573 d . 570 和 570
3.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形成二肽,脫去一分子水。這個水分子中氫來自
a .羧基(- cooh ) b .氨基(- nh 2 )
c .連在碳原子上的氫 d .氨基和羧基
4.下列能正確表示蛋白質分子由簡到繁的結構層次的一組是
①氨基酸② c 、 h 、 o 、 n 等化學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④多肽⑤肽鏈⑥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①④③⑥⑤ c . ②①④③⑤⑥ d . ②①③④⑤⑥
課堂練習
1 .某一條肽鏈中共有 151 個肽鍵,則此多肽鏈含有— cooh 和— nh2的數目至少是
a . 152 和 152 b . 151 和 151 c . 1 和 1 d . 2 和 2
2.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千差萬別,其原因不可能是
a .組成肽鍵的化學元素不同 b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不同
c .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d .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
3.蛋白質和多肽的主要區別是
a .蛋白質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 b .蛋白質的氨基酸比多肽多
c .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比多肽大 d .蛋白質能水解成多種氨基酸
4.在下列分子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請認真分析后回答:
(1)以上5種化合物中屬于氨基酸的是 ,這些氨基酸間的差別是 。
(2)以上全部的氨基酸可通過 的方式生成 。如果①中的羧基與⑤中的氨基縮合,生成物的分子式為 。這個生成物中含有氨基 個,羧基 個。此生成物可用 試劑鑒定。
蛋 白 質 篇17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 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教研室 王玉龍 廣州市第89中學 樊嗣鴻 白云龍
(一)教學目標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概述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空間結構及其特性。
3.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
4.領悟蛋白質的各種生理功能與結構的關系,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5.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6.能感悟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教學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說明
教師課前準備:
1.“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的誕生”等關于首次蛋白質人工合成的生物學史資料。
2.氨基酸的結構式、兩個氨基酸的連接方式、肽鏈的形成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等多媒體課件。
課前溫故:
1.在組成植物體的化學元素中,質量分數最多的是( )
a.氧元素 b.碳元素 c.氫元素 d.氮元素
2.構成動物體的主要元素有( )
a.c、h、o、p、s b.c、h、o、n
c.n、p、k、mg d.c、o、h、p、s、mn
導入新課:
教師讓學生閱讀“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等關于首次蛋白質人工合成的生物學史資料,提出問題:
1.蛋白質是由什么裝配而成的?怎么裝配?
2.胰島素的結構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功能?
學生討論,總結要點。
學生邊閱讀教材內容,教師邊追問:
1.氨基酸是什么樣的化合物?
2.蛋白質能直接吸收嗎?怎樣才能被人體吸收?
3.氨基酸的種類約有多少種?課本p20的4種氨基酸有什么共有特點?試寫出其結構通式。
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在銀幕顯示檢測題:下列哪個不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
答案:d
聯系生活:
1.阜陽奶粉事件。
2.市場商品“氨基酸口服液”配方解讀。
教師繼續追問:
1.什么叫脫水縮合?什么叫肽鍵?什么叫多肽?什么叫肽鏈?
2.氨基酸怎樣形成多肽?多肽又怎樣形成蛋白質?
3.n個氨基酸形成一條肽鏈時,脫掉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
4.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每個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質的分子量是多少呢?
學生討論回答,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可播放多媒體課件:演示氨基酸的結構式、兩個氨基酸的連接方式、肽鏈的形成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a.氨基酸:(1)每個氨基酸分子都具有中心碳原子,至少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該碳原子上。注意理解“至少”的含義,比如當r基含有氨基或羧基時,這個氨基酸分子就不只有一個氨基和羧基了,同時還要注意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直接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2)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細胞內構成蛋白質的大約20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就是r基結構的不同。
b.二肽:(1)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失去水分子中的氫分別來自羧基和氨基。
(2)二肽化合物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那個鍵(—co—nh—)叫肽鍵。
c.多肽:(1)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含有多個肽鍵的化合物,因其呈鏈狀,也稱肽鏈。
(2)注意區分肽、肽鍵和肽鏈:肽鍵是肽的連接結構,而肽鏈是多肽的空間結構。
(3)氨基酸間脫水縮合時,原來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化合物即多肽的一端只有一個氨基,另一端只有一個羧基(不計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數)。所以對于一條多肽來說,至少應有的氨基和羧基數都是一個。
(4)若有n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m條肽鏈,則可形成(n-m)個肽鍵,脫去(n-m)個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個。
(5)蛋白質分子可以含有一條或m條肽鏈,肽鏈通過化學鍵(不是肽鍵)互相連接,具有不同的空間結構。
(6)關于蛋白質分子量的計算: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每個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質的分子量為:
n?a-(n-m)?18 (其中n-m為失去的水分子數,18為水的分子量)
(教師要總結強調:氨字和羧字的寫法;氨基和羧基的書寫都要有一個游離鍵:即—nh2、—cooh;肽鍵的寫法一定要有兩邊的游離鍵。)
銀幕顯示檢測題:組成生物體某蛋白質的12種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28,一條含有100個肽鍵的多肽鏈的分子量為( )
a.12 928 b.11 128 c.12 800 d.11 000
答案:b
師生共同概括:
教師講述:
蛋白質結構復雜,種類多,據估計,生物界的蛋白質種類多達1010~1012種,生物體內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是怎樣構成種類如此眾多的蛋白質呢?出示下表:
表:幾種蛋白質的分子組成
蛋白質分子
氨基酸數目
相對分子質量
人胰島素
51
5700
牛胰蛋白酶
223
約2500
人血紅蛋白
574
64500
免疫球蛋白
660
約73000
1.從表中可得到什么結論?
2.氨基酸數目相同,能形成相同的蛋白質分子嗎?種類又相同呢?
學生討論,分析,總結:
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數目不同
②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
③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不同
④形成的空間結構不同
教師追問:
從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能推測它們的功能嗎?
學生看課本p23,討論、歸納,并填下表:
功能
舉例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
結構蛋白(羽毛、肌肉、頭發等主要是蛋白質)
催化作用
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胃蛋白酶)
運輸載體功能
血紅蛋白、脂蛋白
信息傳遞、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
胰島素
免疫功能
抗體
師生共同總結:
蛋白質結構不同,在細胞中承擔的功能就不同。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其功能的多樣性。
只有當蛋白質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時,才能表現出生物活性。
問:蛋白質什么時候會失去生物活性?失去了還能恢復嗎?
引出: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如要了解更多有關蛋白質最新研究的方向和成果,可看課本p25的科學前沿。
小結,并完成課本p24一、二。教師點評。
學生回去思考:
假如有一個外星球的高智慧生命來到地球做客,你該如何為這位貴賓準備營養豐富的飯食?
選取的背景材料能讓學生初步認識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蛋白質的形成過程。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嘗試從資料中獲取相應知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培養觀察能力和概括思維能力,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學生自主討論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學習的深入,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習方法。通過檢測,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關注熱點、關注社會,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問題。
需說明“必需”含義為必吃,“非必需”指不吃也可以,并不是指機體生命活動中不必需的,這12種非必需氨基酸在生命活動中仍然是必需的。
總結的內容可以用投影來展示。關于蛋白質分子量的計算,學生不易掌握,可通過實際應用解決。
引導學生歸納知識的內在聯系。
表格是隱含信息的好材料,嘗試讓學生通過表格自主分析綜合,提取信息。
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可加深學生對蛋白質的理解和興趣。
鞏固記憶,內化整合。
-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機物 第三節 蛋白質和維生素
第三節 蛋白質和維生素教學要求:1.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知道蛋白質的組成元素;2.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知道蛋白質是分子結構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簡單實驗了解蛋白質的一些性質特征;3.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作用,知...
- 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
第2節 課標解讀dna分子的結構特點是dna特定功能的基礎,因此在本小節教材的一開始就,聯系其結構講述了dna分子的復制功能。這部分知識是理解后面幾節內容的基礎,因此是本節教材的教學重點。...
- 第一節 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
[課標要求]嘗試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 [知識梳理]一.背景知識 1.常用的蛋白質分離提純技術有 和 等。其中 技術最為快捷靈敏,簡便易行。 2.電泳現象: 。 3.電泳技術分離蛋白質的原理: 。 4.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age): 。...
- 第2節 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
第二課時 溫故而知新 提問學生回答:1、dna復制的定義2、復制的過程3、復制所需條件,完成表格:4、dna復制發生的場所?是 生物的性狀是通過 來體現的,那么基因攜帶的遺傳信息是如何通過蛋白質表達的呢?基因在 內,蛋白質的合成發生在...
- 第二節 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 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第一課時)【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及基本組成單位(a) 2、說明氨基酸的種類(a)3、簡述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的過程(a)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 糖類 蛋白質
第三章 糖類 蛋白質 教學目的要求: 1. 使學生掌握糖類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烴的衍生物的關系.2. 使學生掌握蛋白質的基本性質,掌握氨基酸的兩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鍵的初步知識...
- 化學教案-糖類 蛋白質
第三章 糖類 蛋白質教學目的要求: 1. 使學生掌握糖類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烴的衍生物的關系.2. 使學生掌握蛋白質的基本性質,掌握氨基酸的兩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鍵的初步知識...
- 滬教版:第八章第三節蛋白質和維生素
課題蛋白質和維生素課型新授第三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知道蛋白質的組成元素;(2) 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知道蛋白質是分子結構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簡單實驗了解蛋白質的一些性質特...
-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精選2篇)
第2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1課時?)一、教學目標:【知識】: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情感態度】: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關注蛋白質的新進展二、教學重、難點...
- 五年級數學《蛋白質含量》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標: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的必要性,能正確地將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2、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精選4篇)
第1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 教學目標 1.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2.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過程。2.教學難點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
- 一種以朊毒體形式活動的蛋白質閱讀理解附答案
朊毒體是人與動物的非常規致病因子 ,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的慢性進行性破壞,那么關于一種以朊毒體(prion)形式活動的蛋白質閱讀理解附答案是怎樣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一種以朊毒體(prion)形式活動的蛋白質閱讀理解附答案...
- 高三化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