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① 制約和影響了其他社會矛盾 ② 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 ③ 體現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④ 貫穿了階級社會的始終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是否先進的根本標志在于它是( )
a. 生產資料公有制還是生產資料私有制
b. 社會化大生產還是個體小生產
c. 促進生產力發展還是阻礙生產力發展
d. 封閉的自然經濟還是開放的市場經濟
11、生產方式是( )
a. 生產力各要素的有機統一 b. 生產關系各方面的有機統一
c.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 d.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
12、打開人類社會歷史奧妙的“鑰匙”是( )
a. 階級斗爭 b. 生產關系 c. 社會意識 d. 實踐觀點
13、上層建筑的內容十分豐富,可以把它們劃分為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是( )
a.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 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 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 d. 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
14、 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是( )
a. 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
c. 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文化制度 d. 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XX年3月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當前中部地區廣大干部群眾只有樹雄心、立壯志,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埋頭苦干,銳意進取,才能實現中部崛起。據此回答12—13題。
15、上述材料主要說明( )
a.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c. 社會意識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 d. 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一定成功
16、在我國現階段,作為實踐主體的人民群眾是指( )
a. 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共產黨員
b. 公民中的大多數先進分子
c. 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
d. 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17、“革命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盛大節日。人民群眾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夠像革命時期這樣以新社會秩序的積極創造者的身份出現。”列寧這一論斷主要表明( )
a. 人民群眾的力量在革命時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b. 革命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決定力量
c. 生產實踐是人們從事其他活動的基礎
d.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18、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民有多個偉大的創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幾天林權承包制;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實行村民自治。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