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① 農民群眾不是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的主體 ②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起主體作用 ③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④ 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推進改革的偉大事業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倉癝實(倉癝:倉庫)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古人的這些話揭示了一個道理
a、物質資料的生產包括物質產品生產和精神產品生產
b、物質資料的生產的發展必然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
c、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d、社會的生產關系就是社會的道德關系
20、一位領導同志提出,領導干部應該有“兩情”:對人民要有感情,對工作要有熱情;要通過“兩情”轉變“兩風”:領導作風、部門作風。這就要求我們
①自覺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②自覺遵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必由之路
③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想事情、做工作④自覺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能群者存,不能群者滅;善群者存,不善群者滅”這句話在人生觀上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②利用集體去謀取個人利益
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2、民生問題是XX年經濟工作的落腳點。XX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大對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這體現的哲理是
a、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廣大人民的利益是我們黨的最高利益
c、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d、價值觀對社會存在有促進作用
23、為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政府采取了降低銀行利率、增加政府投資等多項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確保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體現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 b、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c、社會是物質的 d、社會是變化發展的
24、黨的xx大號召我們要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觀,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①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②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推動作用
③正確的價值觀能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④科學發展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