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真題再現】
1、(09安徽11)新時期我國農村改革是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展開、遞次推進的,它經歷了從“大包干”到稅費改革,再到包括鄉鎮機構和管理體制等在內的綜合改革過程,從而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改革帶來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包含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有
①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狀況
②生產方式變革社會性質的變化
③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④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②④有誤,②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變社會性質,④應該為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09山東卷、23)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發布的"XX年度中國主流媒體十大流行語(綜合類)”有北京奧運、金融危機、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開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擴大內需、糧食安全。這些詞語在XX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②主觀認識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
③價值觀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導向作用④人們的價值選擇應以價值判斷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XX年的十大流行詞語屬于意識或主觀認識范疇,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故選b;③④項不符合題意。
3、(08江蘇35)為調整我國法定節假日制度,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召開多次座談會,聽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將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在網上公布,約155萬網民參加了民意調查。經廣泛調研和深入論證,國務院于XX年12月16日 正式頒布了修改后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上述材料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哪些道理?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名師心得】
誤區一: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與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相互矛盾的。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所以任何社會意識都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這是絕對的。
但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或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這就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這種落后于或先于社會存在的社會意識從根本上講,仍是來源于一定的社會存在,是對過去或未來社會存在的反映。所以,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是絕對的,它與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并不矛盾。
誤區二: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總是一致的
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具體利益的差別,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有時會發生沖突,這就要求我們要自覺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誤區三: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相互決定。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所以任何社會意識都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這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