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回答:從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分析開發式扶貧的重要意義。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價值
【考點掃描】
了解 哲學意義上的價值
理解 人的價值的內涵與評價
了解 價值觀的含義
理解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理解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了解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與階級性
理解 價值沖突與評價標準
堅持 在勞動和奉獻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
【知識梳理】
1、了解哲學意義上的價值
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2、理解人的價值的內涵與評價
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的承認與滿足(自我價值),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看他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
3、了解價值觀的含義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4、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5、理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和主體性特征
因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必須⑴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⑵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6、了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與階級性
(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內涵。
①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就稱為價值判斷。
②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的選擇,就稱為價值選擇。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階級性:
①社會歷史性:
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和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閃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這就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
②階級性:
人們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會不同。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7、理解價值沖突與評價標準
(1)價值沖突:
①人們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會不同。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面對同一問題具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沖突。
(2)評價標準:
自覺站在歸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①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因為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②當個人的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