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價值 學案
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2.民生問題是經濟工作的落腳點。 “要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大對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這體現的哲理是 ( )
a.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廣大人民的利益是我們黨的最高利益
c.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d.價值觀對社會存在有促進作用
23.為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政府采取了降低銀行利率、增加政府投資等多項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確保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體現了 ( )
a.政府做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 b.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c.、社會是物質的 d.、社會是變化發展的
24.黨的xx大號召我們要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觀,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 )
①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②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推動作用 ③正確的價值觀能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④科學發展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 非選擇題
25.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為了多渠道就業,一部分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到農村競聘“村官”。于是,網絡上圍繞。“村官”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有人認為:大學生年輕、有熱情、文化層次高,適宜當“村官”。
有人認為:大學生專業知識背景遠離農村實際,當“村官”會浪費大學四年的學習與投資,不適宜當“村官”。
[討論]:結合自己人生規劃,針對大學生當“村官”問題,發表個人見解,并說明哲學理由。
26.材料一:從“可愛的中國”方志敏到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從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到鐵人王進喜;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到新時期領導干部的優秀代表鄭培民…雖然年代不同,事跡也不一樣,但其精神實質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觀境界!
(1)“雙百”人物們追求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境界分別是什么?
(2)結合材料,談談如何自己實現“雙百”人物追求的人生觀境界。
材料二:XX年9月21日,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單位發布《關于表彰第二批全國道德模范的決定》,《決定》稱,經群眾推薦、審核公示和群眾投票、評委評選等程序,裴春亮等55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稱號,陳榮超等262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