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單元特征】
本單元重點講述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和實踐觀。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科學地指出,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科學地指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我們應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和發展真理。綜觀歷年高考,本單元都是高考考查的重點,考查的題型涉及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一般都以具體材料尤其是熱點材料為載體,考查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識記、理解和運用。在非選擇題的立意方面,本單元內容往往和辯證法知識聯系起來進行考查。在歷年高考中,本單元中頻繁考查的知識有:世界的物質性、意識的作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規律的客觀性以及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等。前瞻XX年高考,考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1)結合社會倡導的精神及先進文化(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社會主義榮辱觀、長征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說明意識的能動作用;(2)結合人類認識和探索自然所獲取的成果,說明意識可以正確反映物質;(3)結合黨和國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同需要制定的各種政策,以及不同地區、行業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說明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4)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改革開放的實踐,理解說明實踐推動了我們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化以及實踐檢驗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結合人類對太空領域及星球的探索歷程,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的認識是有限性和無限性的統一。
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考點掃描】
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理解: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理解:哲學的運動概念、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理解: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理解: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說明: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堅持按規律辦事
【知識梳理】
1、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1)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2)客觀實在性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除了運動這一屬性以外,還有可知性、永恒性、無限性等許多屬性。這些屬性都是與物質不可分的。運動是物質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物質具有“可知性”:物質雖然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但人們能夠認識它。
(3)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要明確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的關系:
①區別:
a、哲學上的物質是指各種物質具體形態的共性—客觀實在性;物質具體形態則是物質的具體表現,它不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還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
b、哲學上的物質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而物質的具體形態則可以被人創造、改變和消滅。
②聯系:
a、哲學上的物質是從各種物質具體形態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沒有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沒有哲學上的物質。
b、二者的關系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2、理解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原理、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