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自然界是物質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宇宙間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諸神創造世界的活動。
(2)人類社會具有客觀物質性
①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②人類社會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等均是客觀的。
(3)意識的產生、內容和本質是客觀的
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
(4)世界是真正統一性在于物質性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質的;②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③人的意識也是在物質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物質就沒有意識。因而,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它要求人們在實際工作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人類社會的基本構成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要素,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3、理解哲學的運動概念、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1)哲學的運動概念: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有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命運動、社會運動五種基本形式。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物質離不開運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中,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②運動離不開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著,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③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觀點,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觀點。
4、理解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①靜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運動。
②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
③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④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
5、理解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2)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
方法論: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②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