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9、(08全國ii 3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取得的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黨的十本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從認識與實踐關系的角度,說明黨的xx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學依據。
解析 本題考查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正確解答本題的前提要能夠全面再認再現這一知識點,其次要從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和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兩個角度論證黨提出這一要求的依據。
答案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黨的xx大提出的這種關于分配的原則要求源于實踐的需要,順應了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這一要求體現黨在實踐基礎上對公平與效率關系認識的深化;這一要求將繼續得到實踐的檢驗。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貫徹落實黨的xx大的這一要求,對于提高效率、促進公平、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具有重要作用
【名師心得】
誤區一:實踐是指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運動。它有兩層基本含義:
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誤區二: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一方面受主觀認識的指導,聯系著主觀認識,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變革客觀對象,聯系著客觀事物。
誤區三:是否對人類有用,也可以成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誤區四:真理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當客觀情況或實踐發生變化,原來屬于真理的認識有可能成為謬誤。
誤區五: 實踐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我們獲得知識則有兩個途徑:一是實踐即直接經驗,二是學習書本知識即間接經驗。
誤區六: 實踐具有目的性、計劃性,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
實踐是在人的意識的指導下的有目的的活動,人在行動之前會有明確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去改造客觀事物,達到自己的目的。任何一類實踐活動都是在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的,但認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指導和促進作用,而錯誤的認識則會將人的活動引向歧途。而盲目的實踐就是指在錯誤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活動。
【考點演練】
一、單項選擇題
1、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這里所講的行是指
a.對事情要有耳聞 b.對事情要親眼見之
c.要人認清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d.要親身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