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2、“螞蟻具有和我們不同的眼睛,它們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光線。但是,在認識我們所看不見的這些光線方面,我們的成就比螞蟻大得多。我們能夠證明螞蟻看得見我們所看不見的東西,而且這種證明只是以我們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覺為基礎,這就說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構造并不是人的認識的絕對界限。”恩格斯這個論斷的根據是
①實踐促進人的感覺能力的進化與發展 ②實踐促進感知事物的技術手段的發展 ③實踐促進對感知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實踐促進人類直覺事物本質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08海南19)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結,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號。XX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我國第一幅月面圖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標志著我國第一次探月活動的圓滿成功。回答下題。
“嫦娥奔月”表達的美好理想,經過人們千百年的努力,在現代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通過“嫦娥一號”探月活動的成功正在成為現實。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看,這表明
①社會實踐是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 ②認識能力的提高是科學實踐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認識能否達到目的依賴于實踐的社會歷史條件 ④正確的實踐目的是認識獲得成功的決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8廣東16)狄德羅認為研究自然有三種方法,通過觀察搜集材料,通過思考把材料組合起來,通過實驗證實組合的結果。這蘊涵的哲理是
a.認識的范圍局限于自然界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標的和歸宿
5、(08上海15)16世紀末,伽利略通過比薩斜塔的自由落體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的降落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說法。這一事例說明
a.認識是實踐發展的動力 b.真理與謬誤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感性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6、塑料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和諸多方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逐漸被人們認識。目前我國每天都要產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觸目驚心。為此國務院出臺了“限塑令”,國家發改委擬將超薄塑料購物袋列入淘汰類產業目錄;財稅部門將制定稅收政策,調控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鼓勵廢塑料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這段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感性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 ②實踐提供認識的工具和手段 ③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 ④認識的獲得都必須親身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