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3)“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
區別:①“客觀實在”: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的特性。它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
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既可以指物質具體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
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
(4)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①原理內容:
a規律是物質運動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是不可違抗的。
b人在客觀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又可以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為人類造福。
②方法論: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即實事求是;又要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人類造福。
③反對錯誤傾向:片面地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無視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屬于唯心主義;只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機械唯物主義。
【要點透析】
1.哲學的物質概念
(1)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哲學上的物質概括的是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2)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它們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宇宙間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當然也不會有上帝和諸神創造世界的活動。
(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都是客觀的物質的。
結論: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重要提示:正確理解物質概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①要明確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哲學上的物質所概括的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物質的具體形態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外,還有自己的個別特性。不能用物質去代替物質的具體形態,否則看不到物質世界的多樣性。不能用物質的具體形態去代替物質,否則看不到世界的物質性。同時,還應看到物質是從物質的具體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物質的具體形態是物質的具體表現,物質存在于物質的具體形態中,它們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特殊的關系。②區分物質的“唯一特性”與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③不能把客觀實在等同于客觀存在。客觀實在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對任何人來說,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兩者的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