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答案 b
4、解析 本題考查運動和靜止的關系的知識,考核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王夫之的觀點說明運動中有靜止,靜止中有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與其觀點是相符的,選c;a、b、d本身觀點錯誤。
答案 c
5解析 本題考查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規律的普遍性。“法”即規律,“率皆有法”表明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都是又規律的,答案為d。a、c表述正確,但不為材料所反映,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都是又規律的,b錯誤。
答案 d
6、解析 本題考查物質運動及其規律的知識,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觀點反映了客觀世界的狀況,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活火”,這就承認了世界的客觀物質性及其運動,在一定的分寸燃燒和熄滅,承認了運動是有規律的,①②③應選;材料中的觀點沒有涉及到人的認識問題,④不能體現。
答案 a
7、解析 漫畫揭示的是奧運之年,人們對于與奧運吉祥物等又很大的興趣,這是人們主觀思想符合客觀實際的體現,作為一種現象,這種興趣反映出人們對奧運會的期盼,說明現象是本質的體現。③不為材料反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④表述錯誤。
答案 a
8、解析 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考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a割裂了物質載體與思想內容的聯系,b則夸大了這種聯系,d表述正確,但與題目構不成因果關系。教科書之所以可以循環使用,在于書本這種物質載體變舊的變化在一定范圍不會影響思想內容。
答案 c
9、解析 物質決定意識,這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思想行動符合客觀實際。在維生素攝入問題上堅持這一觀點,就要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b是經驗主義、c是主觀主義、d是教條主義。
答案 a
10、解析 臉譜是對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進行抽象概括后的藝術加工,表明藝術有主觀因素的作用;對人物形象的加工則說明,藝術來源于客觀實際。a錯誤;藝術以客觀現實為摹本,b錯誤;藝術是對客觀現實的再創造,d錯誤。答案為c。
答案 c
11、解析 本題通過辯證唯物主義關于物質的科學內涵的變化表述考查物質與意識的關系。解答本題必須以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為基本的辨析理論依據。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喬治•貝克萊的觀點對比出發進行分析,組織答案要注意條理性。
答案 ① 貝克萊的觀點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②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視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而存在。
③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并能為人的意志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世界的萬事萬物不會因為人的意識是否感知而忽生忽滅。
④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觀認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依賴于物質,而不是貝克萊所認為的物質依賴于意識。
12、解析 本題考查自然界的客觀物質性,考查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人與自然界關系的認識和處理,應該堅持唯物辯證的觀點,既要看到人和人的意識的重要性,更要承認自然界的客觀物質性,尊重自然,并與之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