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二、非選擇題
1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間黃河有21年出現過斷流現象。斷流嚴重影響了黃河兩岸的生態系統和人民的生產生活。
據有關方面研究,黃河斷流與人口增加、經濟發展、氣候趨于干旱、中上游過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關。
長期以來,黃河管理以防洪治理為主,水資源“自由取用”,優先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視生態系統的需要。隨著“生態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國務院批準了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國家計委、水利部聯合頒布了《黃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調度方案》和《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授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水量實行統一調度。1999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對流域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變以往的“以需定供”為“以供定需”,根據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優化配置水資源。
XX年以來,在氣候條件大體不變的情況下,黃河已經連續9年未斷流。黃河已逐步重現往日奔騰不息的風采。
結合材料,分析黃河水資源利用的實踐與觀念創新的辯證關系。
【單元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50分)
1、下列選項中既能夠堅持人類社會的客觀實在性,又能駁倒“神創論”觀點的是
a.從人類社會的產生過程看,它是客觀世界自己發展的必然結果,既不是神的杰作,也和人類無關
b.從人類社會的構成要素看,地理環境、人口因素與生產方式都是不以任何神的意識為轉移的
c.人類社會的一切客觀過程都控制于人的計劃、目的有條不紊的強制作用下
d.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
2、“杞人憂天”中的“杞人”的錯誤在于不懂得
a.物質決定意識 b.意識可以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c.認識反作用于實踐 d.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3、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廣大航天工作者那樣,面對科技高峰不畏難,面對尖端技術敢攻關,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爭創一流,爭創卓越,不斷開辟前進的道路。這說明
a.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b.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有時起決定性作用
c.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變為物質力量 d.必須重視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4、廣東煤礦規模小,煤炭質量低,全省煤炭年產量僅800多萬噸,在全省經濟中所占份額很小,且大部分煤礦證照不齊全,開采技術落后,安全生產條件差?環境資源破壞嚴重。據此,廣東省政府決定依法關閉小煤礦、違規煤礦的唯物論道理是
a.意識是對物質的正確反映 b.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
c.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d.認識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5、人的思維活動和認識發展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
①受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制約②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③是可以改造和創新的④是能夠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