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答案 c
6、解析 材料的中心意旨是塑料的發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逐漸被人們認識,為此,國家出臺“限塑令”,國家各部門采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第33題要求回答材料帶給我們的啟示,從材料主旨來看,白色污染觸目驚心,這是人們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意識到這是塑料對環境所帶來的危害,出臺的“限塑令”則是人們對于這一現象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①當選;出臺的“限塑令”旨在通過指導世間改變這一現狀,③當選;獲得認識的途徑包括獲取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④錯誤;②不為材料所體現。答案為b。
答案 b
7、解析 實踐決定認識,從認識主體上看,人們對同一事物之所以有不同理解,是因為認識要受到具體實踐的水平的限制,答案為a。b、c分別是對實踐與認識是否具有一致性關系的片面表述;d表述正確,但對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并非認識水平的高下,故不符合題目要求。
答案 a
8、解析 本題考查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過程是一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④表述錯誤。材料未曾體現人的認識的發展,排除①。
答案 c
9、解析 本題考查真理和謬誤的關系,考查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引用名言的意思是真理是在對客觀事物的及其規律的歪曲反映中而不斷發展的,這說明真理與謬誤是相比較而存在的。a表述正確,但不符合材料中心;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b錯誤;真理是以實踐為基礎而存在的,d錯誤。
答案 c
10、解析 本題考查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黨的思想路線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這強調的是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答案為c。理論是一種認識,實踐決定認識,a、c顛倒了二者關系,d表述正確,但不為材料所反映。
答案 c
11、解析 本題考查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大量服用維生素是否有利于身體健康,不同科學家有著不同的看法,這說明目前人們對于維生素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發展,正確認識是有條件的;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人們不可能獲得對事物的終極真理性認識,答案為b。真理總是有條件的、具體的,不存在終極真理,②錯誤。認識是不斷發展的,④是錯誤的不可知論。
答案 b
12、解析 從設問的限定語來看,本題實則考查調動運用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把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和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與相關材料信息有效對接。
答案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長期以來,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對解決防洪和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由取用”的利用方式造成了下游水資源嚴重不足甚至斷流的負面影響。“生態水”新理念和“以供定需”的用水新思路適應了實踐提出的新要求,反映了人們對水資源及其利用的認識的深化。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作用,認識的創新推動實踐的創新。“生態水”新理念推動了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方式的創新,對于優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證黃河連續8年未斷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單元測試】
1、解析 a、c、d本身表述錯誤, c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界的發展有區別,在于有無人的參與,人類社會的產生與人自身的勞動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