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運用辯證唯物論,說明如何通過北京奧運會充分展現中華文化。
精析:本題是一道材料式問答題。解答此題首先要讀懂材料,其次要特別注意題目對哲學范圍的限定。XX年奧運會是在中國的首都北京舉行,當然要體現中國的國情和特色,要充分展現中華文化,在哲學上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要把XX年北京奧運會辦成功,要在短短的16天比賽中充分展現中華50XX年的燦爛文化,要求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答案:①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要立足國情,了解奧運、了解文化、了解歷史。
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在展現內容上,對傳統文化要進行選擇,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現方式上,大膽創意,精心策劃,形成科學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為指導,周密組織,科學實施。
【名師心得】
誤區一:哲學中的“物質”是對自然界中萬事萬物共同本質的抽象和概括
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哲學上的物質概括的是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重要提示:正確理解物質概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①要明確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哲學上的物質所概括的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物質的具體形態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外,還有自己的個別特性。不能用物質去代替物質的具體形態,否則看不到物質世界的多樣性。不能用物質的具體形態去代替物質,否則看不到世界的物質性。同時,還應看到物質是從物質的具體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物質的具體形態是物質的具體表現,物質存在于物質的具體形態中,它們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特殊的關系。②區分物質的“唯一特性”與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③不能把客觀實在等同于客觀存在。客觀實在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對任何人來說,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兩者的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
誤區二:物質的唯一特性是運動。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
誤區三:規律都是永恒存在,萬古不變的。
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永恒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因此,任何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都是隨著事物存在的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即具體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所以,認為規律都是永恒的,萬古不變的觀點是錯誤的。
誤區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屬于規律。
規律與現象的關系:規律總是要通過它的現象表現出來。規律作為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并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所以人們才能通過現象發現、認識規律。但規律決不等于它的現象。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規律現象,是規律作用的結果,是一種非本質的聯系。不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