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7、(08天津29)XX年北京奧運會是全中國人民熱切期盼的盛事。
漫畫《情有獨鐘》蘊含的哲理是
①現象是本質的表現 ②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 ④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為了節約資源,培養學生的節儉意識,一些地區試行教科書免費循環使用。學期結束后,教科書由學校收回,供下一個年級使用,幾年更新一次。教科書之所以可以循環使用,從哲學上看是因為
a.思想內容的存在同物質載體無關
b.思想內容的穩定要求物質載體的穩定
c.物質載體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不影響思想內容
d.物質載體的穩定有利于思想內容的穩定
9、維生索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們通過食物獲取這些微量物質,科學的發展使人們能夠通過服用某種或某幾種維生素采彌補食物撮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學家認為,大量服用某些維生索有益于身體健康,但另一些科學家警告說,服用過量的維生素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回答下題。
在維生素攝入問題上應有的科學態度是
a.根據身體需要確定維生素攝入量 b.根據別人經驗確定維生素攝入量
c.根據個人感受確定維生素攝入量 d.根據最新研究報告確定維生素攝入量
10、依據人物性別、年齡、身份、職業、性格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不同,京劇的行當可以劃分為生、旦、凈、末、丑。每一行當都有不同的臉譜造型,這些臉譜是對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進行抽象概括后的藝術加工。用哲學的語言來說
a.藝術源于藝術家的主觀創作 b.客觀現實以藝術作為摹本
c.藝術是對客觀現實能動的反映 d.客觀現實是對藝術的再創造
二、非選擇題
11、(08廣東39)喬治•貝克萊指出:“公園中的樹木,客廳中的椅子,如果沒有人在那里感知它們,它們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張“存在就是被感知”,離開心靈,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質是依賴于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
12、根據相關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新問題,如南北差距繼續擴大、世界人口劇增、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等。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對世界環境和發展中國家的關鍵問題進行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專題報告。系統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和基本綱領,并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在巴西召開的有18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了《里約熱內盧宣言》和《21世紀議程》兩個綱領性文件,可持續發展觀被不同國家所認同。
材料六 就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論斷:恩格斯說:“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馬克思說:“我們這個世界面臨的兩大變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