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a.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現象揭示本質
b.只有通過現象才能認識本質
c.只有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d.規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5. “失敗也是我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事情的方法是什么。”從認識論角度看,這段話表明( )
a.矛盾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b.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真理和謬誤是相伴而生的
c.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重點
d.真理和謬誤是無法分開的
6. 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確的是( )
a.在對同一對象的不同認識中,真理只有一個
b.真理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須承認認識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7. 黨的xx大報告指出,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長期堅持的治國治黨之道。從哲學上看,不斷推動理論創新是指( )
a.意識是自然和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
b.要使認識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而發展
c.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d.一切從實際出發
8.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見地球是一個球體,無法分辨細節,用放大倍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樓房,如果用放大億倍的納米隧道顯微鏡,可以看到水泥墻和泥土里的沙礫。這一事實說明( )
a.當今人們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
b.新的認識工具和手段推動認識的發展
c.認識來源于實踐,推動實踐的發展
d.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和擴展
9. 電子的發現并沒有推翻物質是原子和分子構成的理論,相對論力學和量子力學的提出也沒有推翻經典力學。這個事實說明( )
a.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
b.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c.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來源和必經階段
d.認識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向前推移的辯證發展過程
(二)雙項選擇題
10.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得出了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的定理。到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四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度。上述材料體現了( )
a.歐幾里德定理不再是定理
b.真理有自己適用的范圍
c.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d.不顧條件怎樣變化,真理都不會轉變為謬誤
11. 下列對于真理和認識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認識是一個過程,真理是有條件的
b.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而認識的內容是主觀的
c.兩者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
d.認識是感性認識,真理是理性認識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