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偉大的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首先引導學生瀏覽“課前提示”及課文子目,要求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然后教師可投影圖示:日軍侵華、中國軍民抗日的兩方面內容及相關的兩個階段 抗日救亡運動 全民族抗戰1931年——————1937年——————1945年
局部侵華 全面侵華(說明:這里教師需要解釋一下通常所說的“八年抗戰”)(一)侵華日軍的罪行★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文(教師要強調:包括書中插圖): (1)日軍軍事侵略的進程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2)日本為什么要侵略中國? (3)日軍在中國淪陷區是如何進行殖民統治的? (4)你認為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最好進行分類) ★閱讀后多媒體播放: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視頻音像資料,增強感性認識,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此問學生回答后,教師作補充投影: ①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 ②1935年,制造了華北事變; ③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全面侵華;④1937年,發動“八一三事變”,侵占上海; ⑤1937年,占領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殺;⑥1938年,占領徐州、廣州、武漢。至此日軍占領了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片領土。(2)此問學生回答后,教師需作相關分析并歸納如下: ①滅亡中國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既定國策(蓄謀已久)。1927年,日本在東方會議上確定了“征服滿蒙”的武裝侵略方針。②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使日本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③中國國民政府全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補充說明: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從根本上講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特征所決定的,是擺脫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困境的對策;從現實的角度看新一輪經濟危機加速了其侵略的步伐;而當時中國的局勢和國際社會的綏靖之風又為其創造了有利條件。(3)此問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歸納:
①政治上,利用漢奸,扶植傀儡政權,實行“以華制華”的政策;
瘋狂迫害占領區人民;
②經濟上,大肆榨取中國的資財、掠奪勞動力。
③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4)此問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分類歸納,并投影:
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具體有:
軍事侵略與占領;屠殺中國人民;蹂躪中國婦女;研制細菌和化學武器、用
活人試驗并實施細菌戰和毒氣戰;對淪陷區進行殖民統治、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向身邊的老人(或從網上)了解日軍的罪行,以增強感性認識。)★探究與討論(以下四個問題可重點選擇一、二,采取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四個步驟進行):(1)日軍為什么能長驅直入侵占中國大片領土? 參考答案:日軍侵華是蓄謀已久,敵強我弱;中國國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1933年后又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國際形勢對日本較為有利。(2)日軍為什么要在中國淪陷區進行殖民統治? 參考答案:為鞏固和擴大占領區,為一步一步滅亡中國、實現其既定國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