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偉大的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12、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國人民長期的、全民族的抗戰 b.中共努力發動和組織廣大群眾
c.海外華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 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相互配合
(二)材料解析題
13、閱讀《中日國力、軍力對比簡表》
項
目
國 力
軍 力
工業總產值(億美元)
生鐵產量(萬噸)
鋼產量(萬噸)
石油產量(萬噸)
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
總兵力(萬人)
有訓練
的后備
兵源(萬人)
軍艦(艘)
軍艦總噸位(萬噸)
飛機
(架)
中
國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戰305)
日
本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結合所學知識及表中內容分析提煉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具有哪些優、劣勢?你認為在戰略上中國應如何決策才能揚長避短取得抗戰的最后勝利?
(三)問答題14.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們認為:“在支那事變(指1937——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發展的過程中,日軍……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意圖。”“支那戰爭是試圖建設日滿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東北建立的偽滿洲國政權與中國)一體的東亞新秩序的日本與美英蘇結盟的蔣介石之間的一場斗爭”。試概括日本右翼分子的主要觀點,結合有關史實加以批駁。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5:c、b、 d、c、a; 6-10:d、b、d、d、c; 11-12:b、a;
(二)材料解析題
13、優勢:中國進行的正義戰爭;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劣勢:中國戰前沒有充分的準備(日本蓄謀已久);國力落后;軍事水平、武器裝備落后;
戰略決策: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實行全民族抗戰;堅持持久抗戰的方針;正面與敵后兩個戰場互相配合。
(三)問答題
14.(1)主要觀點:戰爭的目的是建立東亞新秩序,是為了對抗蔣介石與美、英、蘇結盟,沒有掠奪中國領土的意圖。 (2)批駁:建立東亞新秩序,實質上是日本滅亡中國、稱霸東亞野心的體現。侵華過程中的史實證明了它的實施具有充分計劃性:①滅亡中國,稱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1927年東方會議確定“征服滿蒙”的武裝侵略方針; ②1931-1935年,日本即將中國東北變為其殖民地,并威逼華北;1937-1938年日本又占領了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③日軍侵華過程中,實行“以戰養戰”、“以華治華”的政策,對占領區進行野蠻的殖民統治、經濟掠奪,并推行奴化教育。④侵華過程中,日本軍國主義者殘無人道、滅絕人性,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研制細菌和化學武器,用活人進行試驗,實施細菌戰和毒氣戰;制造了許多南京大屠殺式的慘案。⑤關于“美英蘇結盟”,先有德意日法西斯對世界的侵略,后有中、美、英、蘇等國結盟,共同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因此,以上觀點是日本右翼勢力掩蓋侵略的漂亮幌子、是否認侵略的詭辯與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