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產業和勞動者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c.實行稅費改革,增加農民收入
d.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
4.據《人民日報》報道,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茶葉研
究院等科研單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員,到浙江山區和革命老區等欠發達鄉鎮,
幫助提高當地農村科技水平和農民素質,增強農民致富能力,增加農民收入。這表明( )
a.農業、科技、教育結合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關鍵
b.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c.農業基礎地位的加強,要依靠全社會的努力
d.“三下鄉”活動很有必要
5.在美國,農業走的是“聯合艦隊”的路子:每個農產品都有一個產業協會,大至小麥、谷物、牛肉,小至葵花子、胡蘿卜等。這些遍布全美的農產品協會是美國農業的主要支柱,協會通過科研項目、市場調查和開發、產品宣傳、信息發布等各種手段,為成員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美國的做法給我們的啟示是 ( )
a.發展農業必須重視產業化經營 b.發展農業必須以市場為基礎
c.發展農業必須重視科學技術 d.發展農業要提高農民的素質
6.作為XX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的頭一條就是“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這說明( )
a.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才能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b.我國糧食主產區的農業勞動生產率不高
c.促進種糧農民增收是有效解決農業農村中其他問題的關鍵
d.多年來我國糧食供過于求,豐年有余
7.在我國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這是因為( )
①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
②農業的基礎地位是否牢固,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安定
③農業的基礎是否牢固,關系到我國能否保持獨立自主的地位
④農業的發展,直接決定著我國的技術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某省一企業集團以每畝地500公斤糧食“價格”的標準,把農民的承包地“反租”過來,再包給農民耕種。農民按照企業的規劃,種植特種蔬菜、培育優質牧草、喂養良種奶牛,再按企業保護價出售農產品。同樣一畝地“反租倒包”之后,農民的收益比以前增加了5—10倍。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①農民只有與企業聯合經營才能增加收入 ②上述做法可以促進農業走高產、優質、高效的發展道路 ③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 ④這是我國農村經濟性質和土地所有權的重要變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9.三個不同經濟時代經濟結構之比較
上述圖表的變化說明
a.農業的基礎地位相對下降
b.知識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已經起主導作用
c.經濟結構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加以調整
d.知識經濟就是科學技術起決定作用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