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的成分
學生討論,交流,再描述提出的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比較各種方案的優缺點,
學生進行實驗,對實驗的現象加以描述,并做出結論。
以有關空氣的故事或有關空氣的趣味實驗導入,迅速拉近學生與化學的距離,產生對化學的親近感。
以頭腦風暴的探索形式,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設疑,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對實驗設計的評價能力
【實驗探究2】空氣的成分
主題設置: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那么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它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還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如果空氣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則空氣中含有哪些物質?
提出假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提出空氣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假設。
收集證據:根據已有知識,聯系生活經驗,收集到的證據可能有:①動物進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并放出二氧化碳;②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③煤等燃料燃燒需要消耗氧氣并放出二氧化碳;④夏天,從冰箱里拿出冰礦泉水,片刻后,礦泉水瓶外壁就會有水珠凝結;⑤酥脆的餅干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會受潮變軟……
做出結論: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和其他雜質(如塵埃)等多種物質。
思維延伸:空氣中還有其他成分嗎?
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對空氣成分的研究過程。
1、通過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過程,你有何感想?
2、拉瓦錫通過這一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
3、拉瓦錫得出的結論有無不足?
開拓視野:稀有氣體的發現史。
獲得結論:空氣中含有氧氣、氮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多種成分。
根據已有知識,聯系生活經驗,收集證據,進行歸納并得出結論
學生自主學習拉瓦錫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
1.了解拉瓦錫研究空氣的實驗所表現的科學態度
2.了解拉瓦錫得出的“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的結論,體會其實驗原理
3.了解空氣中還有各種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認識拉瓦錫的結論中的不足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2.使學生初步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3.告誡學生不迷信權威,樹立“學無止境”的思想。
利用化學史進行嚴肅認真,敢于創新的優良品質的教育。
【實驗探究3】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主題設置:大家對空氣的認識主要來自生活常識,空氣中還有其他的成分嗎?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又分別是多少呢?能否測定出廣口瓶中氧氣的體積?
設計方案:
①想辦法把氧氣拿出來,直接測氧氣的體積;
②換一個礦泉水瓶子,再想辦法把瓶內的氧氣消耗掉,看瓶子變癟了多少;
③利用拉瓦錫的實驗方法再進行實驗;
…………
教師引導:給出如下圖所示裝置,讓一學生吸氣,并觀察現象。
思維遷移:仿照此實驗,提供如下圖的實驗裝置及紅磷,我們能否利用它來測定氧氣體積呢?
實驗探索:指導學生完成實驗2-1,觀察現象并思考:
1.(如上圖)向集氣瓶內裝入少量水,并作上記號d。并將廣口瓶從b-d處分為五等分,做好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