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人雖有先天的稟賦、氣質上的差異,然而讀書可以養氣,則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莊子
在(逍遙游)中說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讀書不足,養氣不夠,寫起文章來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就像游泳的人不會換氣,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蕩蕩,七魄悠悠,蹬小腿兒翻白眼兒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讀書多,養氣厚,厚積而薄發。
答案:①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它形象生動地詮釋了讀書對于人的道德修養、個人氣質的有益影響。
②處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它句式整齊,節奏明快,用語精練地闡明了讀書的科學方法。
③處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它精練、恰當地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④處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它于無疑處設疑,非常肯定的論述了“回腸蕩氣”之說法就是文氣在胸中激蕩的有力例證。
⑤處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一方面,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韓柳歐蘇四大文豪的文風,另一方面,排比的修辭手法又非常有氣勢地證明了“氣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風格也就大不相同”的觀點。
⑥處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它態度鮮明地論證了讀書多,則氣足,氣足,則善于融會、吐納,作文時也就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之觀點。
《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堂紅》 朱自清
這是一張尺多寬的小小的橫幅,馬孟容君畫的。上方的左角,斜著一卷綠色的簾子,稀疏而長,當紙的直處三分之一,橫處三分之二。簾子中央,著一黃色的,茶壺嘴似的鉤兒——就是所謂軟金鉤么?“鉤彎”垂著雙穗,石青色,絲縷微亂,若小曳于輕風中。紙右一圓月,淡淡的清光遍滿紙上,月的純凈,柔軟與平和,如一張睡美人的臉。從簾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纏的海堂花。花葉扶疏,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或散或密,都玲瓏有致。葉嫩綠色,仿佛掐得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著,微微有淺深之別。花正盛開,紅艷欲流,黃色雄蕊歷歷的、閃閃的。襯托在叢綠之間,格外覺得嬌嬈了。枝欹斜而騰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著一對黑色的八哥,背著月光,向著簾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兒半睜半閉的,似乎在入夢之間,還有所留戀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別過臉來對著這一只,已縮著頸兒睡了,簾下是空空的,不著一些痕跡。
試想在圓月朦朧之夜,海堂是這樣的嫵媚而嫣潤,枝頭的好鳥為什么卻雙棲而各夢呢?在這夜深人靜的當兒,那高踞著的一只八哥兒又為何盡撐著眼皮兒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來著?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兒么?舍不得那疏疏的簾兒么?不,不,不,您得到簾下去找,您得向簾中去找——您該找著那卷簾人了?他的情韻風懷,原是這樣這樣的喲。朦朧的豈獨月呢,豈獨鳥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著干呼萬喚,你能夠出來么?
這頁畫布局那樣經濟,設色那樣柔活,故精彩足以動人。雖是區區尺幅,而情韶之厚,已足淪肌浹髓有余。我看了這畫,瞿然而驚,留戀之懷,不能自已。故將所感受的印象細細寫出,以志這一段因緣。但我于中西的畫都是門外漢,所說的話不免為內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1935年2月1日溫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