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學設計5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王令《送春》
詩人對祖國、對土地、對民族的熱愛,已到了不知如何傾訴的地步,他也就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愛情。雖然已不能再唱出美妙悅耳清亮動聽的情歌,但這“嘶啞”的歌聲是用整個生命發出來的,是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執著的愛。
雖然我們與詩人不同時代,但我們從朗讀中會深切感受到那個時代詩人沸騰的熱血。
三、把握節奏,讀出韻味
1.如果讓你來朗讀這首詩,你覺得詩中哪一處最有起伏跌宕的感覺?
(“——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保┱斘覀優樵娙瞬粩嗟母璩龝r,沒料到詩篇陡然來了一個大的轉折,有何深意?
2.這樣的愛該用怎樣的語調表現出來呢?
3.一首優秀的詩歌中總有幾個句子能特別打動你。打動你的原因,就是情感真摯。這首詩中,表達感情最深切的是哪一處?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們怎樣理解詩人眼里的淚水?
(經過思考、探究,學生有能力理解這淚水中飽含的深情。“深沉”一詞也許還不足以表達愛的熾烈程度,于是,其后緊跟的沉重的省略號,似乎涌動著潛流地火般的激情,更為沉重地叩擊著我們的心房,激起我們持續的共鳴,留下不盡的余韻。)
4.所謂“詩歌”就是“詩”與“歌”的聯姻,這首詩在音樂性上雖然不如古典詩詞,無固定的節律,不押韻,但其內在情感的旋律節奏非常鮮明。這個內在的節奏就呈現為情感的變化。試著畫出詩人情緒起伏的走勢圖。(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
抗爭熾烈
悲憤憧憬
憂患執著
我們在誦讀時要隨著詩中感情的起伏體會內在的節奏,詩歌的韻味就自然流露了。讀時將自己想象成詩人,沉浸到詩人創作時的情境中。
四、情緒對接,強化體驗
祖國是親愛的母親,為了她,有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都在所不惜,一首首詩,就是獻給祖國的錚錚誓言。如果讓你抒寫對祖國的熱愛,會用什么樣的詩句?
(為了點燃學生嘗試寫詩的熱情,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讀詩的目的是指導學習,指導生活,仿寫詩句,就是將詩作的情感體驗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積累篩選,升華情感,建構起人文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