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學設計5
多少人從此就沒有回來,
然而活著的卻耐心地等待。
讓我在這里等待,
耐心地等你們回來:
做你們的耳目,我曾經(jīng)生活,
做你們的心,我永遠不屈服。
戴望舒在獄中還寫下了可以稱得上是他一生的代表作《獄中題壁》:
如果我死在這里,
朋友啊,不要悲傷,
我會永遠地生存
在你們的心上。
你們之中的一個死了,
在日本占領地的牢里,
他懷著的深深仇恨,
你們應該永遠地記憶。
當你們回來,從泥土
掘起他傷損的肢體,
用你們勝利的歡呼
把他的靈魂高高揚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著太陽,沐著飄風:
在那暗黑潮濕的土牢,
這曾是他惟一的美夢。
請想一想,“把他的靈魂高高揚起”,“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這些句子所藏著的戴望舒對“死后的境地”的想象,是“多么宏闊而高遠”(北塔語)。這是戴望舒在獄中惟一留下來的詩篇,戴望舒告訴我們這首詩寫于1942年4月27日。這是他寫于獄中的文字,但是不是真的題寫于壁上,我們無從知道。如果是寫于紙上,那么又是如何藏匿的呢?按北塔的分析,“在日本占領地的牢里,/他懷著的深深仇恨”這樣赤裸裸的反日、反侵略的言論,恐怕是不能被日本憲兵看到的,如被發(fā)現(xiàn),戴望舒肯定會被施以更加嚴酷的刑罰,至少要延長關押的時間,怎么可能到了5月就釋放了呢?姑且錄此,聊備一說吧。
現(xiàn)在我們回到本文開頭的《我用殘損的手掌》,繼續(xù)讀下去: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