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政治第4課 學會合作教學設計
重點:理解競爭與合作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積極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負面作用。理解合作共享與公平競爭的內涵。難點:樹立良好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初步形成敢于競爭、善于競爭的能力。在學習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教學法:講授法、討論法。課時:一課時
教具:多媒體教學過程:
活動1:實驗——交本子教師:受語文老師委托,我代他收語文作業本,請大家將語文作業本交上來。(教師將每組學生交作業的時間記下來。)教師:下面,我們進行小組比賽,看哪組將作文本子交得最快。(將每組交作文本的時間也記下來)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作了一個實驗,我把實驗結果公布如下。(教師把學生兩次交作業的時間公布)請你分析一下,為什么兩次交本子的時間明顯不同?從實驗中你得到什么結論?學生回答:競爭能給人動力教師總結:是啊,第二次交本子,我們各組存在競爭,競爭使我們力求超過他人,成為先進者。生活處處有競爭。引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活動目的:這是本節課的導入環節,通過不讓學生預先知道的實驗活動,獲得真實的結果,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直面競爭(板書)學生看p55的小字并完成“交流”。教師總結:當前社會生活中處處有競爭,那什么是競爭呢?學生回答:競爭就是不同的人或群體為了達到同一個目標,按照同一標準或規則與對方展開的競賽與較量。教師:那競爭的種類有哪些呢?學生:正當競爭,不正當競爭教師總結: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按同一規則在競爭。為了規范不正當競爭,我國制定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如;在市場競爭中有些人販賣假貨,這是就是不正當競爭。競爭還可以分為排他性競爭與非排他性競爭的區別就在于是否具有對立性,是否存在合作。(教師也可讓學生舉出不正當競爭的例子,教師進行點評)教師:除了這一類之外,還有其它的分法嗎?學生:還有排他性競爭和非排他性競爭教師:我們每個人都要直面競爭。出示:社會風景。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看p56愛因斯坦的事例,并思考這說明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競爭不只是要與人比,還要與自己比,有人曾說過: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們要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才能進步。(教師由此引出:競爭利弊談)
二、競爭利弊談(板書)
活動2:唇槍舌戰主題:辯論“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也是好士兵”教師:競爭是一個美好的詞,因為它始終是人類前進的動力之一。任何人,要么主動、要么被動,都會投入到競爭的世界中。現在我們就展開一場辯論大戰。活動要求: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自由辯論。(活動目的:通過學生的辯論讓學生了解競爭必有壓力,競爭壓力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調節心態,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同時,辯論活動也是一場競爭,學生在活動的同時也體驗了競爭。)教師總結:現代社會人們的價值取向不盡相同,有些同學主張“知足長樂”,“平庸是福”,在許多時候是可取的,但回避競爭,恪守“與世無爭”的古訓顯然是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更加不適合尚未走上社會的青少年。(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樹立明確的競爭意識,符合實際的競爭目標,正確面對競爭中的得與失,形成健康的競爭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