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合理消費》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和處理:
學會消費、適度消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綠色消費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給孩子的零用錢也逐漸增加,而如何使用這些零用錢,學生大多比較隨意。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際體驗,使學生在思想感情上認同和接受正確的消費理念。利用日常生活的實例與典型例子來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為此,本課教學設計對教材資源和學生資源進行了挖掘與整合。一方面聯系家庭消費實際,說明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另一方面,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零花錢調查”結果的分析以及對社會生活實例和現象的剖析,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學會消費、適度消費,提高理性消費能力和理財能力。
二、“三維”目標確立及其依據:
知識與技能:了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消費選擇、消費觀念的變化;學會合理消費、理財,提高適度消費、理性消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和對消費調查、生活實例及現象的剖析,在體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消費、學會理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理智對待消費,擺脫消費中的攀比虛榮心理,確立節儉消費觀和綠色消費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加上學生大多家境越來越富裕,家長往往會滿足學生的消費要求,為學生購買物品上千元的有之,以致部分學生甚至單純地將消費與花錢劃上等號,過早地把自己放在享受消費、娛樂消費的人群中,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艱苦樸素的精神,而他們自己往往沒有覺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前面學到的我國基本國情,在社會大背景下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合理消費、適度消費,學會理財。
四、教學方式與方法:
根據學生特點及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提供素材,使知識更直觀,更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利用調查法、實例分析法、情境教學法、課堂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來分析現象或問題,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揮學生的主體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自覺完成知、情、意、行的教育。
五、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及設計思路)
學會合理消費
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2分鐘) 記得有一次,幾個同學和我一起聊天。一個同學說:“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您一下,您看,這還不到月底,我的零花錢就花光了,我們班同學都叫我‘月光族’,其實我的零花錢也不少,可是常常不知不覺就花沒了,我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怎么辦呢?”還有一位同學說:“唉,我更糟糕,我常常透支,買回家的東西又貴又不實用,后悔死了,我怎么辦呢?” 這些問題都與消費有關,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討這
個問題。
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入手,以學生關心的消費問題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消費面面觀(8分 )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消費,消費的內容豐富多彩,我們今天就從我們非常熟悉的電視機開始。我們共同來看看商場的電視機銷售員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