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政治全冊學案及答案2
小結:(1)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2)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3)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4)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為實現人與自然相處和諧,就必須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來換得經濟的一時發展。只有實施可持續發展,才能做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類正面臨著一場新的文明轉型,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如不徹底改變高消耗的經濟增長方式,中國很難逾越這次文明轉型的門檻。因此,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設計意圖: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涵與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
課堂小結
材料:浙江省天馬實驗學校初三的同學經調查發現,目前每生產1噸文化紙,需使用100噸凈水、600度電、3立方米木材或9棵百年大樹、1.2噸煤、300公斤化工原料。以我國現有在校中小學生2.2億,每人每學期課本的平均重量1500克計算,若課本能夠連續使用5年,就可節約528萬噸文化紙。這樣,每年至少可節約60萬畝森林木材、10560萬噸純凈水及126.8萬噸煤。因此,該校初三同學向全校發出倡議:每位同學愛惜使用每一本課本,以便將課本留給下屆同學繼續使用。
那么,請同學們課后認真思考一下,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例題精析】
1.(•咸寧)XX年3月10日,香港商報刊發了題為《咸寧爭當“兩型社會”建設排頭兵》的文章,全方位推介了我市在融入武漢城市圈過程中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對接等方面的探索。作為我市加速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咸寧大畈核電項目前期準備已經啟動,咸寧成為中心內陸首個建設核電地區。
閱讀以上材料,結合時事政治及九年級《思想品德》相關知識,回答:
(1)“兩型社會”具體指什么?
(2)咸寧建設“兩型”社會體現了我國什么發展戰略?
(3)請列舉我們在堅持這一發展戰略過程中具體可行的例子。(至少兩例)
參考答案:(1)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可持續發展戰略。(3)答案示例:①大力發展核電。②利用風能、太陽能。③發展循環經濟。④植樹造林。 點撥:解題的關鍵是弄懂“兩型社會”的含義。
2.(•麗水)材料一:據統計,生產1噸塑料,需消耗3噸石油。在中國每天大約用掉30億個塑料袋。全國塑料廢棄量每年超過300多萬噸,而塑料的降解一般需要100到2XX年時間。材料二:XX年底,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簡稱“限塑令”通知規定從XX年6月1日起在全國實行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
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二中分別說明了什么?
(2)你認為下發“ 限塑令”的目的是什么?還有哪些有效方法解決材料一中的問題?請你為“ 限塑令”的實施設計一條宣傳標語。
(3)通知發布后,一些市民認為是否使用塑料袋,是我自己的事,他人無權干涉。對此,你是如何看的?請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