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案
教學目標1、了解戰國時期的農具和牛耕的廣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情況,掌握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 2、學習評價商鞅、李冰等歷史人物。 3、認識:改革求發展,改革求進步,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需要。教學重點商鞅變法主要內容及歷史作用。教學難點我國封建社會形成。教學環節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時量激趣導入,明標入進1分鐘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閱讀課本完成以下問題
1、鐵農具: 時期出現, 使用范圍擴大。
2、牛耕: 使用牛耕, 時期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商鞅變法背景(原因)、目的、時間、主要內容、歷史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
2老師的問題:1、戰國時期引起社會變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b )a 各國之間頻繁的戰爭 b 鐵器牛耕的普遍使用c 各國的社會變革 d 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2、夏令營的老師帶領同學們再現了西周時期成千上百奴隸在一起耕作和戰國時期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生產的場景,這種耕作方式變化的原因是:( c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銅器代替石器c、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 d、奴隸獲得了自由3、我國鐵制農具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領域是在:( d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戰國4、戰國時期,我國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是指:( d ) a 集體耕種 b 個體勞動 c 鐵器的使用 d 兩牛牽犁的使用5、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b ) a更多使用鐵制農具 b實行商鞅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