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生物圈》教學設計
[給學生自由發言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出問題:通過驗證,哪些同學的觀點和科學家的一樣,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嗎?
引導學生概括出:以海平面為標準劃分,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約10千米的深處,整個厚度約為20千米。
提出問題:在這個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呢?
(2)角色扮演:全班學生分成三大組,每組代表一個生物圈層進行討論,并做匯報表演。
[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交流活動(一般前后四個學生,方便易行),利用角色扮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既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還會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有極大幫助。如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表演結束,學生概括出:
(3)由此介紹:水圈、大氣圈和巖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讓學生自己先猜想,再舉例說明,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想象的科學精神。]
結論:不是。
(4)設疑: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沒有呢?
2.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1)討論:學生分成6大組(確定1人為組長,及時、準確記錄該小組成員活動情況,以作學期成績參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比較教材第12、13頁的6幅圖片。
[分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能力。]
討論題:
①向日葵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長頸鹿的生活需要什么?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么異同?
③為什么干旱會使糧食嚴重減產?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資料,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觀察、比較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2)匯報結果:以組間競賽形式,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出該組討論的結果,其他組成員和教師作評委,對各組的作答給予適時的、恰當的評價。
[通過競爭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和應用。]
(3)小結:
討論1:向日葵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
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討論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
牛生活在陸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討論3: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沒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長,所以干旱會使糧食減產。
(4)質疑:①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嗎?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
(實物投影)投影學生搜集的多種資料,有文字的、有圖片的……
②如何獲得和分析這些資料?
引導學生回憶、并結合教材第12頁紅框中內容,掌握有關搜集和分析資料的知識后小結:
資料形式:文字、圖片、數據、音像資料等。
對資料處理:整理并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發現探索的線索。
[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時間,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小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條件都是一樣的,這些條件包括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6)知識遷移:任舉一種熟悉的生物,說說它的生存也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嗎。
[遵循鞏固性原則。]
3. 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