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認識新自我”教學計劃及教案
(五)體驗與成長
不同的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品質,就會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和途徑也不相同。大家從出生到現在,每個人走過的道路是不同的,對不對?那么,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今后與眾不同的成長道路呢?請根據自己關于特點、個性、興趣、愛好、特長、成長環境等方面的分析,為自己設計一棵未來的生命之樹。教師給每個同學發一張紅色空白卡片,讓學生把內容寫在上面。
其間,教師播放抒情的音樂,作為背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思考自己的特點、個性、興趣、愛好、特長、成長環境,以幫助學生開拓設計思路。當學生設計完成之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未來生命的美好設想,同時播放具有動感的音樂,如a cup of life等,以促使學生迸發對生命的熱愛,對青春的激情。讓學生放飛自己的理想,將紅色的卡片掛在一棵郁郁蔥蔥、充滿生機活力的柏樹上,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提升課堂實效。
最后,老師送上真誠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學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長和能力,開拓美好的未來,實現美好的理想。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能紙上談兵。尤其是教學活動設計,主題要明確,數量要適中。在教學時,還要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特點,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否則,達不到理想的教學實效。例如,在教學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在個性、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現是什么?”我最初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個性、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的同時,讓學生表演自己的特長和能力”,結果有的班級學生放的開,表演欲很強,效果很好。但有的班級學生相對文靜,表演就出現冷場,效果就不理想。所以,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特點,我調整了教學策略。
教學是一個生成的過程,很多東西不能預先設定好,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有思想的學生,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中現場產生的資源,及時開發,進行教學。例如,本節課有的班級學生突然提出“克隆生命體之間是完全相同的生命”來反駁“生命的獨特性”(關于克隆技術,我個人認為,如果面對的是八九年級的學生,在教學時有必要加以分析,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有所體現。但是,對于七年級的學生,我覺得沒有必要詳加分析,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沒有涉及。但是,有個別學生知識面廣,提出這一問題后,我們也不能含糊其詞地回避。)教師要及時利用這個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使他們懂得克隆生命體間也是有差異的。當然,有時這類問題老師當場無法解決,可以借機發動學生利用課后去查找資料,進行探究、學習。
第三課 珍愛生命——珍愛我們的生命